第197部分 (第2/4页)

说道:“元放于养生之术上造诣颇高。他的丸药味道虽然怪异,但对身体却是大有好处的。”

蔡妩闻言微微一怔,表情瞬间变得有些飘忽:她记得左慈当年给她那匣子药丸时候好像是她跟郭嘉妖精打架第二天。一副不着调模样地告诉她那是补药的。蔡妩当时都给羞死了。她放在柜子里就没正常吃过多少。倒不是说她信不过左慈的本事,而是……好吧,她承认左老头儿确实有两把刷子。那东西也确实能益气补血,醒神名目,但是……它成分如何暂且不说,单是那股味道就够蔡妩喝一壶的了。而且左慈所指的药效,也实在是……让她难以启齿。她每每看到药丸木匣,都觉得好像她纵欲过度,需要进补一样。

华佗一看她那表情就知道她在心虚,华老先生很厚道没有当面戳穿他,只是轻摇着头叹了口气,用长辈地口吻训诫:“慧儇,你忘了我当年告诉你的话了吗?年轻人,别仗着自己有岁月就不把身子当回事。多虑劳心非养生之道!”

蔡妩面显茫然地想了片刻,赶忙上道地点头连声应道:“是是是。华公您说的是。回头我一定好好保养。绝对不操心劳力……”

华佗见蔡妩这么说,才算微微舒了口气,垂下眸,跟蔡妩谈起曹操了病情:“曹公病情并不像那些庸医诊断那般不可根治。但是要根除则必须开颅。”

这个华佗不说蔡妩也知道,她就是为了这个来的。

“曹公风涎病灶在何处?”

“脑后皮下三寸。不比开颅,只需割一小口,即可取出。”华佗说着眼睛闪过一丝安然的笑意:这个结果其实比他当时预想的好多了。

蔡妩却看着华佗表情蹙起了眉:“有几分把握?”

华佗微笑了下,然后说出一个深思熟虑后的严密答案:“术中把握有七成。但具体回复多少,还要看术后恢复。这就跟病人本人体质和修养情况有关了。”

蔡妩听后眉头蹙的更紧了:她知道自己前来主要是要通过自己解释,打消曹操和其他诸人对手术的疑虑和恐惧的,从而让他能接受这点,好好治疗的。但是华佗这话出口,蔡妩却已经有种预感:曹操不会做这个手术!原因很好猜:术后他需要静养!

这会儿的医疗水平可不是后世那样:脑CT,心电图,X光,无菌病房等样样俱全,中药、西药、点滴、注射应有尽有。人开颅手术做完,只要顺利,三两个月就可出院回家,该干嘛干嘛去。可是在这会儿,医疗水平落后,消毒水平落后,饮食水平还落后。哪怕是华佗这种顶尖的神医也不能保证他给曹操昨晚手术,曹操就当真能三五个月就可活蹦乱跳,生龙活虎地参政议政,操心军事。

长时间的静养就意味着曹操得长时间缺席许都军政事情。这若是放在别人身上还可以:不参政就算了,我大不了辞官回家。但是在曹操身上就不行了,因为他身上担子太重!豫、徐、兖三州和半个冀州的百姓在看着他;许都里暂时蛰伏的刘协和他亲信在看着他;袁谭跟袁尚在看着他;匈奴、乌丸、鲜卑也在看着他,甚至江东、益州、荆州都在瞧着他。

许都数万的将士的生死,曹家、夏侯家的前程,还有他麾下无数谋臣智士的承平梦想全都寄托在他身上。他若是在这个节骨眼卧病倒下,那可真是一场让敌人睡觉都能笑醒的美事。

华佗似乎并没有太往深了想。他在跟蔡妩详细地商讨等会儿见了曹操到底要跟他深入浅出地解释他的病情和手术准备工作。蔡妩站在华佗面前,看着华佗认真而严肃的表情,心里忽然就生出一股悲凉:不知道他知道曹操拒绝这种根治时,会有什么反应?

就像在印证蔡妩的猜想一样,曹操在召进蔡妩,华佗听完蔡妩的手术叙述和术后至少要腾出三年时间安心休养,而且手术可能会留下痴呆,偏瘫,失语,甚至植物人的后遗症的时候,曹操没有丝毫犹豫地挥手拒绝了手术根治的疗法。一旁听着的曹昂立刻就着急了,他即担忧又焦虑地看着曹操跟丁夫人,一时竟然找不出怎么样才能劝曹操安心治病的说辞。而丁夫人则在听到蔡妩的结论后,脸上显出一种踟蹰犹豫,挣扎不已的表情。她看看儿子,又看看夫君,最后还是豁然抬头,看着华佗:“华先生,除了这个……呃……这个什么……什么手术的法子外,可还有其他根治之法?”

蔡妩和华佗俱是一愣,两人互相对视一眼后,不约而同地摇了摇头。丁夫人神色变得有些黯淡,低下头不在出声。

华佗见此想了想,补充道:“可以在现在药汤辅以针灸的基础上加上汤浴。或能比减轻病症。不过跟手术比,效果逊色许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