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部分 (第2/4页)

自己同胞,吓唬吓唬得了。犯不着赶尽杀绝。可偏偏他旁边的搭档是个长了副九转十八弯心肠的王毅。王毅这人,连管休都说他是聪明机灵,懂得变通。所以他看事情自然不会想应兴一样,他知道居庸关旧部相对曹操嫡系来说资历还差一些,更明白追击刘备这一仗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所以王毅对简雍可谓势在必得,步步紧逼。不给简雍留一丝的喘息余地。带领这些的机动性强,但是防守性差的骑兵,王毅很懂得稳扎稳打,扬长避短!他根本不跟简雍正面对决,简雍走,他就跟着捣乱,简雍停下来反击,他就远远地撤开。简雍要顾及百姓,他就专门找护卫百姓的队伍下手,简雍要亲自断后,拦道扎营,阻击他们。王毅就远远跟在后头,既不靠近,也不远离,坚决不舀自己的骑兵当步兵使,跟简雍做城池营寨的攻防战。

这样恼人的打法简直恶心死简雍了。简雍想破脑壳也想不到这样的风格会是居庸关将士在与游牧民族作战数年后锤炼出来的:不管是乌丸,还是鲜卑皆是游牧民族,民风彪悍,七岁丫头片子都能上马开弓。整个部族逐水草而居,一旦换季,便是整个部落的迁移。迁移过程中,自然少不了战争和掠夺。所以曾经吃过亏的居庸关将士,在后来也渐渐意识到对于这些人,若不能在他迁移中给予重击。等他们回过神,修整好,遭殃受累的就是他们居庸关以及居庸关后受他们庇佑的老百姓。

因此简雍他们算是倒了霉,应兴他们最擅长对付的就是带着老百姓和辎重赶路的队伍,这样独特的作战风格把队伍冲散冲弱还是其次,关键它能把老百姓给赶得心惊肉跳,人心惶惶。

段段时日内就会有人不堪其扰,默默离开,放弃追随刘备,或折回襄阳或逃往他方了。

等走到长坂坡跟刘备汇合时,简雍的人马已经五去其三,护送队伍不少是被应兴的人给诛杀了,而百姓则大多是威逼之下,被迫离开,另谋出路。

简雍见到自家主公时,涕泪横流,跪在刘备身前,伏地请罪:“简雍无能,不能护荆州百姓周全,有负主公所托。”

刘备赶紧上前一步,把简雍扶起来:“先生何故自责,北营之失,乃备所虑不周,与先生何辜?”

简雍抬起头,望着刘备艰难开口:“主公……雍实在是……”简雍话没说完,门外亲兵就小跑而入,把一封竹简递给刘备:“主公,曹操接受刘琮归附,近日拔营出城,向襄阳而去。”

刘备面色一变,把竹简接过,一把展开:果然是个坏的不能再坏的消息,荆州七郡从今日起,就换了主人了。若说之前刘琮还只是荆州名义上的主子,那在刘琮归附以后,曹操肯定有能耐把名义变成实际!荆州……他们能守的,就只剩下半个江夏。

刘备无力地垂下手,把竹简递给了一旁的简雍,然后转过身,准备命令队伍集合,继续赶路。

可是他的命令还没出口,就觉得自己脚下一阵晃动。正纳闷是怎么回事呢,在外巡防的孙乾已经撩了帘子,一步跨进帐内:“从长坂坡四面涌来大批曹军,正向我军靠拢合围。观其部署,应有十万众,领军人物暂未现身。主公,请速速撤离,迟了,可就来不及了。”

刘备眼睛一闪,也没心思感慨刘琮的荆州事了,直接下令组织人马,在合围以前突围出局。

其实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突围战。敌将主帅还未露面,刘备这里已经先失一城。

“猝不及防,仓皇逃窜”八个字形容此时的刘备实在再贴切不过。山坡四面在刘军刚刚集合之时,已经被燃了一把通天大火。此时正逢秋草枯黄,天干物燥,火势一起,便迅速往四下蔓延。

放火的王毅立在干沙堆外,眼望火光中狼狈不堪的刘军,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而他旁边的应兴则沉肃着脸色,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大哥,这是……”山坡下,看着身边不断升起的凶焰以及硝烟,饶是关羽一向沉稳,此刻他的面容上也出现了几分少有的惊慌。

刘备则眯起眼睛,手下紧紧握住马缰,控住惊燥不安的的卢。牙齿则咬上下唇,鲜血顺着嘴角缓缓流下:这位敌将倒是好本事。他连连他姓甚名谁还不知道,竟然要被他算计于此,葬身火海?不行,绝对不行,他大业未竟,他身边百姓还没离他而去,他的军队还在他手里,他怎么可能轻易死掉。

“领头的到底是曹操手下哪个损阴丧德的小子?不要让某件见到,让某家见了,某家非活刮了他!”张飞眼看着漫漫火光,瞪圆了眼睛,咬牙切齿!

可他这话音刚落,似乎就是为了迎合他这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