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 (第1/4页)

“本王想着,哪怕容妃娘娘,想和本王商量此事,肯定也是不好开口的。”朱隶说的很模糊不清,这让犹如朱理这些不知道起因结果的人,听的是一头雾水。只有公孙这样,时刻了解时事耳听八方的人,能一下子明白朱隶说的是什么。

朱隶是后来在马车上想,容妃与他生的这个气,莫非是万历爷和容妃说了什么。以容妃的秉性,不像是一个随意能被小人说动的人,更不是能随意和她背后的大靠山护国公置气的人。

公孙良生听明白朱隶心头的顾虑之后,当着尤氏的面,虽然不知道尤氏在里面究竟睡了没有,只得说:“王爷倘若心里有哪些不明白对着容妃娘娘的,以微臣的想法,不宜试探。”

“公孙先生此言何意?”

“王爷,容妃娘娘被人盯着,是绝对无疑的了。如今皇上都同意了娘娘与王爷见面,能不更盯着娘娘吗?”

按兵不动,只当,他和容妃真是生气了,一刀两断了。

话说回来,那时候他真的是很气,因为他能听出容妃说他那些话,不是故意说的,不是假装说的,是真的这样说他和他媳妇。

或许容妃心里头想的全是自己的姐姐,可是,也不该是非都不分了,一昧偏袒。再看看,容妃都能这样想了。其他人呢?其他听见此类谣言的人,岂不是又都会跟着谣言想歪了。

他朱隶不怕被任何人说,只是有些担心,也不想,不想自己的女人被人胡言乱语。

这个谣言究竟从哪里传出来的?

万历爷编的。不,万历爷没有这个本事。万历爷要编,肯定也要找太医商量。可鲁仲阳那只老狐狸,是只聪明的老谋深算的狐狸,不会做这样浅显容易暴露自己的事情。所以,只要稍微一琢磨,李敏都能猜到,能有这番话在容妃耳边叨念的人,只能是容妃自己请的太医。

容妃的太医是谁?

上次好像珠儿有不经意说漏次嘴巴,说是王太医。

是王兆雄吗?

十六爷出事以后,王兆雄都躲在自己府里不出来了,怎么对容妃灌输这些东西?

是不是王兆雄的话,值得琢磨。因为宫里每个娘娘,对于自己身后出谋划策的人,都是十分隐秘的。想那个齐常在,虽然后来王兆雄给她查出了喜脉,可是之前齐常在应该知道自己有喜脉了,那么,之前谁给齐常在查出喜脉,这个人是谁?

李敏没有真的熟睡了,在他抱她回府时,其实有点儿醒了。可是,不想扫他面子。她让自己继续睡。那一觉醒来时,天没有亮,屋里隔着屏风亮着灯。

“大少奶奶醒了?”念夏守在她屏风外面问,主动和她说,“少爷在夫人房里。”

他是孝子,母亲病重,肯定是要在床前守着的。要说不太孝顺,反而是她这个媳妇,自己一个人呼噜大睡。

李敏不去尤氏面前服侍,当然是怕自己的热脸去贴尤氏的冷屁股。闹不好,尤氏见到她心头添堵,病情益发严重了。

尤氏发的那句声音,不让她走,只是不让李大夫走,不是不让儿媳妇走。李敏听的很清楚。

念夏怕她要起来,先给她去提一壶热水进来。知道她起床的话,不管是不是真要起来不睡了,都是要洗个脸和手让自己清爽。这是李大夫的洁癖所致。

铜盆里,放了热水,李敏把两只在被窝里没能烘热的脚放进铜盆里泡,只有这样,足脉畅通了,下去睡能睡的更安稳些。

念夏给她肩头披了衣服。李敏拿起小胖妞永乐郡主给她送来的几本书,翻了翻。

或许,很多人都认为,中秋宴上永乐能对答如流,全都是靠她李敏教的。其实,她李敏是能给永乐出谋划策和押题,但是,到底哪能神到福乐具体问哪道题目她都能猜中。所以不是的。

永乐郡主,确实是读过天工开物这样的书。而且,她李敏从和永乐交谈里面,才知道这个朝代有些什么书,已经是她李敏知道的了。

中秋宴之后,朱永乐也是很怕太后哪天心血来潮,再来考她,回到亲王府以后,开始努力钻研书本,比之前努力上一百倍。同时,为了报答李敏,把自己家里头的宝贝,都献出来给李敏了。

这也是李敏对这个小郡主有所求的东西。

三本书。谁能想到,朱永乐竟然有这个猎奇的本事。在街上游玩时,一般女孩子想着胭脂首饰,朱永乐由于被人嘲笑惯了,不敢自己去买胭脂和首饰,只能是随意逛逛,结果,给逛出了些奇特的品性来。比如,朱永乐很喜欢买一些,其他人看都没有看过的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