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 (第1/4页)

这样的说法,正好是尤氏站起身,回答太后为什么小儿子没有尾随入宫的原因。

听到这话,太后都无奈,毕竟朱理这个性子和习惯,还真是众所皆知的事儿了。不能说这次护国公府里的人有意抗旨。

皇后为了打破僵局,笑着在旁插话:“小理王爷向来率性而为,虽然看来有一点孩子脾气,但是,毕竟年纪尚小。”

“不小了。和朕的十一差不多年纪了。朕只等着给他们两个人一起办冠礼。”万历爷一句话,让皇后当场尴尬难堪。

李敏身在其中,这些话听不听反正都进了她耳朵里,要说稀奇事儿,那就是,看起来,皇帝对皇后好像有一点点意见。

记得以前她入宫那回,第一次那回,皇帝和皇后相敬如宾的话语历历在目。皇帝或许不是宠皇后,但是,言语之间,对皇后颇有敬意。今日,万历爷突然抢了皇后的白,显出了一丝意外。

皇后孙氏顿时一句话都没有了,安静地坐在那里。

太后微微皱了皱眉头,手里捧着茶。

试毒官尝过面以后,宫女再把菜分成几份,放到了两张桌子上。分别是皇室的桌子,以及护国公府的桌子。之后,皇后之前在太后耳边唠叨的那句话,貌似在太后心里头重新浮现了出来。

屋外的人,早就都在猜测当中了,不管是身在赛场中的选手,还是那些观战的人们。

静妃的眼睛,缓慢地掠过了窗户内里面那几条隐隐绰绰的影子,基本都是她熟悉的。包括那个从来没有与其说过话的李敏。

本来,大家都以为这事儿和护国公府没有关系了。毕竟,参赛的人,是容妃。但是,与护国公府无关,这准备的是太后娘娘的长寿菜,与护国公府肯定扯不上干系的。结果,太后突然一道懿旨,再次把护国公府拉到了众人的视线里。似乎所有人都料定了,太后想让其来的人,肯定不是尤氏,不是朱隶,而是李敏。

打探到消息的宫女,在静妃耳边报道说:“皇后娘娘请示过太后了,是不是让隶王妃参与评点菜品?”

皇后这句话,不知道是不是有意讨好太后。但是,之前,已经听说过庄妃为了皇后到护国公府跑过一趟了。庄妃这人,做事风风火火的,反而让人琢磨不清她心里真正的意图,因为总是如一阵风飘过。

不管怎样,请李敏来的人,是皇后,不是太后。或许,太后心里面,是应该看重李敏的。

这个认知,无疑让人心头不快。

静妃脑子里回想起了那日王氏在她面前说的话。李敏竟然敢在尚书府,对着她儿子大放厥词。

什么叫做,叫她和她儿子不要后悔?!

这样一根刺,真不是她能忍受的。不仅仅因为李敏,而且是因为这样类似的话,早在当初,李敏的母亲徐氏,曾经对她也这样说过。

实在是太可笑了。一模一样的母女。徐氏的下场都那样子的了,而她的女儿居然不知好歹,想走和徐氏一样的路。

她倘若不成全徐氏的女儿走徐氏的路,是不是反而不够厚道了?

静妃嘴角微勾起的弧度,旁边的人见着打了个寒战。静妃是个素安静的人,但并不是意味静妃不会出手。

“容妃、华嫔、常嫔——”

“回娘娘。华嫔和向皇后娘娘说的那样,在给太后娘娘包素饺,包的是三鲜,胡萝卜丝,白萝卜丝,以及土豆丝,汤是番茄蛋汤。”

素净的一碗饺子。

因为六宫里没有一个不知道的,太后自从当上太后以后,入住福禄宫以来,从来都不吃肉食,吃的全是素。吃斋念佛,仿佛可以洗净一身的尘污,早日成仙。太后年纪大了,这个愿望益发强烈。自己的筷子如果不巧沾点肉味儿,都能让太后大发雷霆。

素食不好做。全国最好的素食专家,早就都被万历爷请到御膳房给太后做素菜。所以说,皇后娘娘出的这个策略,等于把六宫所有人都搭上了。

不过,这点从来都是皇后的风格。皇后最喜欢,一件小事儿,都闹到六宫皆知,然后所有人陪着她皇后一块承担责任。

这样的作风,反而使得孙氏比起前两位早逝的皇后做的长久。

静妃眸子里一闪而过。

“常嫔的食材,据说是八爷到鲁亲王府里向鲁亲王讨来的,从海边运过来的东西。可能是犹如螃蟹之类的海鲜。”

海鲜的话,比如鱼之类,太后不沾,但是,太后偶尔像是在中秋宴,吃个蟹黄饺子包子,却是有的。说明,八爷和常嫔都是看中太后这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