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部分 (第1/4页)

朱隶闻之一笑,墨眸子弯成两个弧度,道:“公孙说的是,还是公孙最知本王的心思。本王从来对吃到口的东西,没有再交出去的道理。”

由此可见,护国公是一个极尽霸道的人,只是,平常貌似收敛斯文的表象,没有能让人察觉。

屋里等其他人,都是竖直了背部,神情肃穆,等朱隶发话。

朱隶却是宛若沉思了下来。

其实,刚才公孙良生那句话,是另有所指,保不准这屋里的人,全都能听得懂。但是,公孙的话,确实是说到他心头上了。

万历爷知道他逃了。而且,他逃跑之前,把他部队过冬最需要的棉被粮食都给骗走了。

没有什么东西,比棉被粮食对于军队而言更重要的东西了。这些,都是保证部队能安全过冬的关键。只有吃饱肚子不畏寒冬的部队,到明年来春,可以很快重振旗鼓,无所畏惧,所向无敌。

万历爷最怕的是他护国公的百万雄师,哪天如果真有心思南下的话。哪怕护国公真有心思南下,那也定是明年开春的事了。这会儿提供粮食棉被让他朱隶的部队安全过冬,万历爷只怕是认为自己脑子绝对是发神经了,才干出这种蠢事来。

蠢事既然都干出来了,那要怎么办。皇帝的脑子里肯定第一个想到的是亡羊补牢。

再有今年北燕粮食丰收,之前他上兵部借粮的时候,曾经被兵部以这个理由刁难过,虽然后来被他以与八爷交换条件的交易,终于成功骗到了粮食。可是,八成,他在燕都紧锣密鼓建立粮仓的事儿,传进京师里了。

以前,燕都不会说一点粮仓都没有的,毕竟那是国家的战略储备,哪怕他朱隶不做,朝廷也做着这项工作,以备需要。只是以前燕都产的粮食产量不高,因为荒田多,开耕田地的人少,而不是燕都种粮食的土地不好,所以,朝廷建起来的粮仓一两个,长年累月都放不满。

按照以前的护国公还真都是没有注意这个方面,直到他朱隶用了公孙良生,公孙良生提议他在部队休兵之际,组织部队开辟荒田,自给自足。粮食到了今年,突然一下子大丰收。

粮草足了,高兴归高兴,可是由于前期准备不足,问题来了。之前他们虽然有预计过粮食增产,多建了好几个粮仓,但是,终究还是预计不足。

如今多出的粮食,除了一部分借租商户的库房来存放,但是,到底放在不是他的部队集中管辖的地方并不能让人足以放心,只怕突然生出意外。因此,多的粮食,只能是尽快再建立起可以存放粮食的临时库房,同时,粮仓的工作,继续进行着。

公孙说他没错,他明知道这些弥补工作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没有办法安心。因为,他今天已经看见了万历爷的人,对他露出了獠牙的征兆。

要他是万历爷的话,肯定是恨不得把他朱隶的粮仓全部烧了,让他朱隶颗粒无收,只能乖乖再回京师里求回他万历爷。

“主子。”公孙良生瞅出他脸上那抹担忧的神情,小声道,“主子要是再不放心,除了粮仓的部队换为黑镖旗以外,再下一道军令,粮仓四周,方圆十里,不准闲人踏入。”

“嗯。”朱隶的心思,似乎更重了一些。

一个士兵突然来报,说是:“王爷,王爷府上的管家说是带了王妃的口信要给王爷。”

屋里的人乍听这个消息,都是大吃一惊。尤其那些比较了解李敏的人,都知道,李敏绝对是那种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而且,哪怕真有什么事儿,也绝对不会轻易求助于他人,哪怕是自己老公。

朱隶的脸色闻声乍变,直声:“人呢?”

严管家马上被人急匆匆领到了朱隶面前,抬头一看,朱隶脸上彰显很少见的紧张,严管家立马知道他误会了。想严管家在王爷府里工作了几十年,对朱隶这个主子,一样是从小看到大的。知道朱隶遗传了护国公一族那种冷血的凉薄性子,是很少这样深情外露的。

要不是有紧急的事儿在身,严管家都要笑了。

“奴才叩见主子。”严管家拂了膝盖跪下。

朱隶是着急地站了起来,直走到他面前,一副废话少说的姿态,道:“府里是出了什么事儿?夫人又闹事儿了吗?”

“主子。”严管家提醒,“夫人生病的事儿,奴才有差过人告诉王爷。”

正因为知道尤氏生的不是大病,尤氏似乎更有理由可以借机闹事。如今听严管家说了不是尤氏这种小打小闹的事,那岂不是更可怕的事了?

朱隶的脸色再黑了一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