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 第144节 (第1/3页)

其三,如果长子的确是在杀害父母后,将尸体埋在庭院里,那么不可能对自家庭院毫不设防,甚至放任不知情的弟弟随意在后院里挖坑。

根据本官多?年办案的经?验,兄弟之间时常存在利益纠纷。如果父母皆亡,长兄又为疑犯,次子则可以继承全部家业,为最大得利者?。

且次子证言漏洞较多?,有?可疑之处。

建议再审此案,调查次子行踪轨迹,看案发?当晚,老夫妇是否有?可能在与长子争执离家后、前往次子家中投靠,随后在次子引导下写下外出访亲的书信。以及次子是否有?在其兄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父母尸体埋进其院中的可能性。

须有?决定性证据,方可定论。

祝少卿读完案宗,默然不语,只将这份案宗拿出去给赵泽看,自己则又去翻下一卷。

下一桩案子同样?是凶杀疑案,只是总共三人有?重?大嫌疑。当地知县犹豫不决,又怕误判,这才将案宗上送大理寺,希望由大理寺做出判决。

这“萧寻初”同样?在详细阅读案宗内容后,详细列举了一二?三四五点可疑之处,并选出了真凶,要求当地官员再度调查取证。

第三宗案子则是当地一桩假铸铜钱案,迷云重?重?,几?乎没有?像样?的线索。

后面还有?第四宗、第五宗……

祝少卿一连读了谢知秋批阅的数份卷宗,他起先还抱着“这萧寻初或许只是瞎猫撞着死耗子”的心理,但是随着读过的卷宗数量变多?,这种想法已经?完全消失,只余下惊奇。

这个“萧寻初”,不但批阅卷宗的速度极快,一上午就看完了这么多?份,而且每一份都思路清晰、逻辑缜密,绝不是信手而为,连他这个大理寺少卿都挑不出错来。

祝少卿看向这名年轻官员批完的案宗,一个上午过去,他大约已经?处理了二?十?余份卷宗。

如果照这个速度,他大概一天就能处理完五十?份案件。

这个案宗馆内,多?年积压的陈年旧案总共上万份,但是,要是“萧寻初”能一直保持这个效率,恐怕不到一年,“他”就能将这些旧案全部处置妥当。

祝少卿心头一震。

原以为只是年轻天子听信传闻,一时兴起随便安插上来的人,没想到倒真有?些奇能,并不是空有?其名的草包。

而这时,赵泽同样?看完了谢知秋批好的一份卷宗。

他虽是个刚上岗的年轻皇帝,但好歹在龙椅上坐了半年多?,谢知秋批好的这几?份卷宗,远比寻常官员有?条理且她速度更快,这些赵泽是看得出来的。

这个“萧寻初”表现得好,他比其他人还开心,因为这显得他很有?眼光。

待离开案宗馆,赵泽便欣喜地道:“你看,我?怎么跟你说的来着,这萧寻初是个不错的人选吧?”

祝少卿立即配合地道:“确实,臣在大理寺这么十?年,还从未见过这样?的人才,还是陛下眼光独到,陛下圣明!”

赵泽心满意足。

不过他当然知道这些官员夸他的话里有?拍马屁的成分,不会尽信,这会儿反倒谦虚起来,说:“不过这才半天,一开始出色未必能一直出色,也不能真就那么快下结论,还得再观察观察。

“朕之后就不会天天过来看了,祝爱卿,这个人以后就交给你培养。”

赵泽嘴上说着客气话,脸上表情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祝少卿忙应道:“是。”

二?人见过谢知秋那里的情况,赵泽许是有?了些许饥饿感,便打?算离开大理寺,去别处寻东西填饱五脏庙。

祝少卿专门送他。

谁知,二?人才出大理寺门不远,便见一年纪稍长的男子同样?摇着折扇、作风度翩翩之态走来,看架势是专门来寻赵泽的。

那人见到赵泽,就眯眼一笑,作势要举扇行礼。

赵泽见到这人,却眼前一亮,不等对方真行礼,已上前扶住,热情地问:“叔父,你怎么来了?”

*

案宗馆内,谢知秋眼角余光瞥见大理寺少卿祝维平和新君赵泽一同离开,心中稍定。

她知道,自己给这位新君的第一印象,应该留得不错。

如果没有?异常状况,初到大理寺,谢知秋或许会选择走比较保守的路子,不会一上来就急着崭露头角。

不过,她都已经?知道天子今日专门微服来此,极有?可能是想打?探她的情况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