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 第224节 (第1/3页)

本来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肯定是要落到“萧寻初”头?上的,但是……

一个女人,能?留在朝中做官已经不可思议了,怎么可能?为相呢?

史守成食指指尖轻轻点着大?腿。

他?年龄与齐慕先?相近,是朝中的老?人。他?任礼部尚书一职,又长期提携不得志的实干官员,在士人中有一定口碑声?望。

他?长久以来就?是齐慕先?的反对派,现在齐慕先?一垮,他?又尽心尽力地清扫齐派,在朝中的地位顿时?水涨船高,连皇上对他?的信任,都比过去?强了不少。

齐慕先?已死?,齐派已斩草除根。

要是用?谢知秋的女子?身份借题发挥,阻断她的入仕之路,齐派、萧派就?都不存在了。

到时?候,天底下资历威望足以胜任同平章事的,还能?有谁呢?

第一百六十三章

这一年, 梁城关于?谢知秋的争论从未止歇,且愈演愈烈。

三月初的时候,太学甚至因此爆发了一次大规模争论。

无数学生写文著章, 认为朝廷给谢知秋赏赐可以, 但绝不可以开女子入朝的先例!

不少激进的学生聚集在太学、贡院等士人较多之地,激烈反对谢知秋做官, 甚至不惜以罢学罢课相威胁。

这桩事的起因, 是礼部尚书史守成来太学访友之时, 受邀在太学讲了一课。

史守成是礼部尚书,礼部主管贡举诸事,他纡尊降贵来太学讲课, 说不定就能听到之后科举的出?题方向?。太学学子皆有?为官之志, 自然不会错过这等机会。

史守成授课当?日,太学学子蜂拥而至,将书斋挤得?水泄不通, 甚至还有?不少太学以外的书生,钻狗洞、冒身份,也想进来听。

讲课那天, 史守成神情刚直,主讲了六经中的《礼》一经,重点讲了传统礼数对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性, 以及礼崩乐坏在历史上会导致的恶劣后果。

由于?史守成主讲的内容偏向?性较强,难免会有?人联想到近日梁城热议的谢知秋之事, 便有?人提问史守成关于?谢知秋的看法。

当?时, 史守成沉了沉声, 如此说道:“谢知秋舍身救圣,的确忠勇无双。她?以男子之身任参知政事一职时, 也的确提出?了不少让人耳目一新的政见,难以想象是女子之所思。她?的新政,我是有?部分赞成的。

“然而,且不说女子思维必有?其?限,其?政本就有?不足之处,朝中争议也很大,只谈谢知秋个人破格从政一事,于?礼制秩序的破坏,也是弊远大于?利!

“《礼记》第二十八有?言,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

“我华夏自古为礼仪之邦,儒学重礼,其?中有?不少繁文缛节,乍一看似多此一举、降低效率,也常有?人诟病。但是,是因君子皆依礼行事、重教重礼,我华夏文明才得?以区分蛮夷之帮、显于?天下,这数千年来,华夏虽有?换代改朝,可文明却绵延不断、发达繁荣,这绝不是偶然一显,而是自有?其?道理的。

“子曰:‘车而无左右,则乱于?车也;行而无随,则乱于?涂也;立而无序,则乱于?位也。昔圣帝、明王、诸侯,辨贵贱、长幼、远近、男女、外内,莫敢相逾越,皆由此途出?也。’

“自古以来,华夏正因有?礼仪之制,才能长治久安、稳定昌盛。而这礼制的基础,就是尊卑有?序、男女有?别。

“所谓三纲,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此之谓君臣之序、长幼之序、男女之序也。

“男尊女卑乃纲常伦理。若是谢知秋一介女子可以涉男子之事,就是逾越伦常,凌驾于?一众男子之上,以下而越上,破了尊卑之序。

“一旦有?了先例,礼法之肃便遭到破坏!若无规矩,怎成方圆?若是女子可以凌驾于?男子之上,那岂不是外人可以胜于?亲人,幼可以逾长,臣可以逾君?”

“长此以往,天下大乱,礼之不存,道之不存也!”

言罢,史守成尤嫌不够,顿了顿,又在后面补了一句:“何况,这谢知秋身份不正。哪怕不言其?伪冒萧寻初之身份入仕,如此忽男忽女,违逆天伦,也实在怪诞。她?为官不久,圣上又遭大难,其?中关联,令人不安。”

史守成之言,立刻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反响!

谢知秋的身份,其?实在所有?人心?中,都是一个很大的疑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