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2/4页)

实在太穷,弹棉花也是一种奢侈。床下面铺了一层褥子,褥子下面是麦秸秆,多少起点保暖的作用,冬天太冷,只有一床褥子很难熬。

看着纳着鞋底,一刻也不停劳作的李氏,冬宝想起了自己前世的母亲。

前世她也是个农村出身的女娃,据说太爷爷曾经是京城里有名酒楼的大厨,做的一手好菜,后来因为娶了富家小姐,被打成走资派,没多久就死了,爷爷也因为太爷爷的原因下放到了农村,从此便在农村扎了根,没回过城。

而她的父亲则是个很有经济头脑的人,在冬宝很小的时候,就用太爷爷留下的秘方做起了豆腐,骑着一辆二八老式自行车,前头坐着冬宝,后头带着豆腐,到各个村子里叫卖。他们家的豆腐做的好,价钱公道,卖的极快。

冬宝一家就靠着做豆腐渐渐发了家,小学没上完,一家人就攒够了钱从农村搬到了城里。她爸爸却没有就此满足,继续将豆腐生意发扬光大,从骑着自行车沿街叫卖豆腐,到开起了豆腐作坊,再到豆制品工厂。

渐渐的,冬宝家的豆制品成了几个省都知名的品牌,生意也越做越大。她从记事开始就跟着爸爸做豆腐,卖豆腐,一直到她上大学离开了家,家里的豆腐生意一直她都有参与,虽然生活好了,爸爸也没像别的男人那样,一有钱就变坏。

但前世的冬宝万万没想到的是,伤她最深的人,却是她最爱的家人。

她的弟弟并没有像她一样考上大学,高中毕业后就留家里的豆制品公司上班了,等弟弟结了婚,她蓦然发现,母亲对她的态度就改变了,她知道母亲一向偏心弟弟,可没想到会偏心成这样。她毕业那年,她想去家里的公司帮忙,反正她也熟悉,可母亲明明白白的跟她说,家里的产业是弟弟的,叫她有个姐姐的样子,不要想着跟弟弟争家产,而且弟媳妇也会不高兴。

她再回家,母亲对她也不甚热情,老催着她快回学校去,对弟媳妇照顾有加,弟媳妇怀孕了,走一步路都怕她惊到了肚子里的宝宝。母亲觉得,供她一个女孩子读到大学,也算仁至义尽了,农村的女娃子大多都是小学没上完就出去打工了,她小时候家里穷,也没逼着她退学啊!

冬宝的心凉的透透的,她又不是没骨气的人,她有手有脚,读的学校也不差,到哪里活不下去。然而亲人对她的戒备和背叛,这种刻骨铭心的伤害造成的心灵创伤是难以愈合的,她自从找到了工作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了,她想那个家不欢迎她,她何必回去自讨没趣呢。

来到这里的那一天晚上,她加了很久的班,到家后一身的疲惫,这时父亲的电话来了,父亲的声音一如既往的醇厚亲切,说了几句话之后,父亲迟疑的说道:“宝儿,今年过年还不回家啊?”

她笑道:“不回,火车票不好买。”

父亲也笑了,“我给你买辆车吧,你不是有驾照么,往后回家也方便。”

她眼角有些湿润了,摇头道:“算了,妈会不高兴的。我工资够我花的,您甭操心了。”

“你别想多了,这车算是爸爸给你的嫁妆,你也老大不小了,有合适的男孩子就定下来吧,领回家让爸妈看看。”爸爸说道,“你都几年没回家了,你妈……很想你,她也挺后悔的。”

有那么一瞬间,冬宝想扔了手里的电话泄愤,想冲电话那头的爸爸大吼,别骗我了!她眼里只有她儿子她孙子,她哪管我的死活,她只会在意我有没有花家里她儿子的钱!

最终冬宝什么都没做,对电话说道:“爸,我挂电话了,连着加了几天的班,累的很,我先睡了。”临睡前她想着,一家人还在乡下种田,刚开始做豆腐时,过的日子多开心啊。

这一睡,就睡到了这个陌生的时空。

她想在她原来的那个世界,她很有可能会占据新闻的一条标题,“女白领连续加班猝死”之类的,随后便不会有人再记得她了。

还好李氏只有她一个女儿,要是再有一个儿子……冬宝小脑袋往被子里缩了缩,她真不敢肯定自己的命运了。

“咋还不睡啊?”李氏抬眼看到冬宝还没睡,笑着问道,“可是睡不着?”

冬宝看着面容黄瘦,手指骨节突出的李氏,实在没办法同前世保养得宜的母亲联系到一起,摇头说道:“不困,有点睡不着,娘你陪着我睡吧。”

只有在自己的屋子里,面对着女儿,李氏脸上的笑容才会多一些,看女儿眼巴巴的看着自己,李氏连忙放下了手里的鞋底子,麻利的脱了外面的夹袄,也钻进了被窝里,搂着冬宝躺下了。

今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