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 (第2/4页)

毛小,顶不上事儿,你跟你娘没事来咱家帮个忙呗!又不是外人。”宋二婶笑道,又赶忙加了一句,“这几天咱家顿顿都吃白面饼子,管饱,你奶还割了块猪后腿肉,中午炖肉吃!”

冬宝笑道:“啥咱家人少地多啊?那是你家的地,跟我们有啥关系?”说着,就抱着罐子绕过宋家二房往前走。宋二婶当她还是原来杂粮饼子都吃不饱的小冬宝啊?画个白面饼子出来就想哄她和李氏去白干活?

她们家现在生活比宋家不要好太多,手头宽裕了,冬宝在吃食上绝不肯委屈了自家人,虽然没有顿顿白面饼子,也都是很不错的,经常在镇上买肉买鱼。往年农忙的时候,确实是吃白面饼子的,可菜里头的肉是绝没有冬宝和李氏的份的。

宋二叔气的跺脚,有相识的乡亲路过,笑着问咋回事,宋二叔一副“家门不幸”的模样,摇头叹气道:“我那大哥要是活着,不定得叫这不孝女气成啥样!我大哥那可是顶好的人,咋就生了这么一个闺女?唉!”

来人也就那么随口一问,都是一个村的谁不知道宋老二是个什么样的人,谁又不知道宋家那点破事,当即就笑了几声,打了招呼就先走了一步。

冬宝到家的时候,李氏正在洗菜,招呼冬宝去洗脸擦汗,又从井台处的水盆里捞起了洗好的黄瓜递给了冬宝,笑着问道:“热不热?”

“还行。”冬宝咬了一口被井水冰的凉丝丝的黄瓜,咔吱咔吱的嚼着。黄瓜是昨天秋霞婶子送过来的,一直浸在井水里,脆生生的,水分也足,嚼起来纯正浓郁的清新黄瓜味,比现代那些抹了避孕药催熟的黄瓜不知道好吃了多少倍。

“娘,回来的路上我碰上二叔一家了,拿了镰刀往地里头去,里里外外的说咱们俩吃了他们家的面,拿了他们家的钱,不该在家里躲清闲,该去地里帮忙收麦子。”冬宝啃完了黄瓜,当闲话似的跟李氏说了起来。

李氏沉默了下,把垂到眼前的发丝拨到了而后,说道:“他们人手也不少,你爷你奶你二叔都是壮劳力,招娣和大毛都能顶半个劳力用,就是你二婶也能打个下手。咱平日里也不清闲,好不容易得了空,在家歇着吧。”

她觉得闺女说的没错,宋家的地没她们娘俩的份,关她们什么事?她们天天半夜起来磨豆子做豆腐的时候,咋不见宋家人来帮个忙啊?

冬宝笑嘻嘻的点头应了一声,李氏如今思想越来越朝她靠拢了,这是好事。要是之前,被宋秀才的“愚孝”洗脑的李氏,肯定巴巴的跑去全力给宋家人干活了,这也正是她担心的,要知道,清明给宋秀才烧纸上坟的时候,李氏还念叨着宋秀才不在了,她得替宋秀才孝敬伺候公婆。

冬宝并不反对孝敬宋老头和黄氏,毕竟他们生养了宋秀才,没有宋秀才也就没有宋冬宝。只是在宋家,孝敬宋老头和黄氏就意味着要舍弃了自己的全部为宋家做牛做马,这点冬宝做不到,也不想做到。

到中午的时候,李氏早晨和的面已经发好了,蓬松柔软的面团涨大了几倍,开始蒸馒头。这种不加任何添加剂的小麦面蒸出来的馒头并不是现代那种白的跟纸一样的馒头,而是黄黑色的,虽然卖相不怎么好看,却是纯天然的。

冬宝最爱的就是闻开锅时馒头的清香,伴随着蒸汽四溢开来,是那种纯正的小麦面香味,醇厚味浓。她小时候经常能闻到,然而等到大了,就算是自己蒸馒头,也没有记忆中的味道了,更别提那种白纸一样的馒头,吃起来干巴巴的,没有一点馒头的香味。

中午的菜是冬宝做的,一个肉末豆角,一个家常豆腐,再一个一直饱受大家好评的炖鱼,亏得她这些日子天天做中午的大锅菜,小胳膊上都练出了硬邦邦的肌肉,锻炼出了臂力,要不然做七口人的菜,还真有些吃力。

冬宝和李氏把饭菜装起来送到地头的时候,林家的麦子已经割了一大片,旁边是一片已经平整好的场地,淋湿了水,用石磙子碾平整了,准备留着打麦用。

宋家就不同了,地还是那么多,然而壮劳力比起去年这个时候,少了两个,宋秀才和李氏,这两个可是会出大力的。一上午割麦下来,宋二叔抱怨连天,宋老头和黄氏也觉得压力大的不行,然而这天可是不等人,万一要是割不完下了大雨,麦子就损失大了。

一直到了中午,宋老头才直起身子看了眼麦子收割的情况,远没有他想象中的进度快,宋榆还没他割的一半多,大毛只顾在地里头玩,半点事也不顶,宋老头心里头急的不行,想起去年有宋杨和李氏在,根本不用他操多大的心,就连小冬宝,也忙前忙后的干些打下手的活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