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正文 第一百零八章意外

听到这这个消息,冯莺眉头蹙了起来:“这件事,我家里是没人出去宣扬的,我还特意叮嘱过中人要对此事保密,如今也不知道是中人的嘴不严实还是衙门里经手的官吏说了出去。”

丁冯氏关切的说:“如今也不管是谁传出去的,我也没想到你私房这样丰厚。只是银子多了是好事也是坏事,反正那些找到我跟前的人家我是都给推了,只说你的婚事伯府那边还有计较。虽说再嫁随己,可你心里总要有个谱,别被人给哄骗了。”

冯莺笑着回答:“姑妈您就放心好了,我心里有数的。”

送走了丁冯氏,冯莺便让李树拿了银子出去打听,后来才知道是衙门经手的两个衙役得了好处之后,在外头的酒楼喝酒时把这事给漏出去的。

冯莺一时也无法把那两个衙役如何,又无法堵住悠悠众口,只好深入简出随大家随意编排。

只是她想躲清静,有些人偏偏就喜欢上门找茬。

原来,这事嚷嚷的满城皆知,程太太婆媳几个自然也都听说了。

上回在灯会上,关氏婆媳丢了大脸,那天又有许多大户人家的家眷围在四周,看了婆媳俩的做派自然少不得鄙夷她们家的家教,程家的名声一时间很是不堪。程族长为此发了好大一通火,严厉训斥了婆媳两人,勒令她们在家反省,并且把义哥儿带到身边亲自教养,生怕她们把好好的一个孙子给教坏了。

这也是郭氏一直没有出来找冯莺麻烦的缘故,实在是程族长当着次子的面说了,郭氏要是再找冯莺的麻烦就让儿子休了她。这话要是旁人说的也就罢了,从公公嘴里说出来郭氏不敢大意,所以这些日子都小心翼翼的缩在家里,就连行事也不敢像往常那样嚣张。

这回听说了冯莺买庄子的事,郭氏十分眼热。她成亲时的嫁妆也不过只有二百两现银,这还是她在娘家大闹了一通才得到的,要不然她爹娘就会拿五十两银子打发了她。嫁到程家这么些年,一共也不过攒下了百十两银子,连打个金钗都要考虑许久。如今听说一个寡妇都能拿六千两银子买地,顿时都坐不住了。

钱氏思量了好几天,找机会回了娘家一趟,跟娘家人商定要让自己的二哥娶了冯莺,这样一来可以想法子霸占她的嫁妆,二来嫁鸡随鸡,到时候自己也能仗着小姑子的身份好好刁难那个冯莺,最好是磋磨她一辈子,自己才能解恨!

钱家太太正好在为儿子的婚事发愁呢,原以为凭着儿子读书人的身份应该有的是富贵人家的女儿愿意嫁过来的。谁知道年前年后来的几波说亲的,不是家里只有几亩地的泥腿子家就是开个小作坊的,在钱太太眼里,都是些“小户人家”,她很是瞧不上。没想到她拒绝了几家之后,竟没有媒人上门了!

那些个媒人都知道钱家早就没落了,除了祖上留下的一个三进宅子,竟然连田地也没油机亩,只剩一个空架子了还在那里自视甚高。更让人无语的是钱家人十分悭吝,不管婚事成不成的,人家媒人上门就算是不给跑腿钱也得好吃好喝的招待一番吧?结果这家人愣是连茶水都不给人喝的,如此作态,谁还肯给她家说亲!

因此,听说冯莺竟然有那么多嫁妆,她哪有不乐意的,当即就拍着大腿笑道:“那日在你婆家看见那个小寡妇我就觉得是个有钱的,她那衣裳首饰乍看不打眼,那斗篷却是用上好的白狐皮做的。连身边的丫鬟都穿着灰鼠袄儿插金戴银的,她这当主子的又怎能没有钱?”一边说一边暗笑不已,似乎已经看到将来抱着银子做老太太的美好生活。

要说这钱氏也是有着几分小聪明,她深知自己和冯莺颇有积怨,要是上门求亲的话,对方必定不会答应。转头一想自己的婆婆马上要过四十大寿了,不如趁着婆婆的生辰做些手脚。

钱氏首先是劝说自己的婆婆给冯莺下帖子,关氏虽然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是想到丈夫嘱咐自己拉拢冯莺的事情,便顺着答应了下来。

大奶奶袁氏虽然现在卧床养胎并不管家,但在这家里依旧有自己的耳目,因此帖子刚写好被送出去,袁氏这里就得到了消息。她素来知道自己的弟妹,是个心眼再小不过的,这回却巴巴的撺掇着婆婆去给冯莺送帖子,心里指不定打什么坏主意呢。

袁氏的奶嬷嬷见她神情凝重,便笑着劝道:“甭管二奶奶想做什么,横竖牵扯不到奶奶身上,您还是少操些心吧。”

闻言,袁氏无奈的摇摇头:“我又何尝想去管她的破事,只是她素来是个不着调的,上次出去赏个花灯也能惹来那么一通麻烦,咱们程家的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