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这我知道,在接下来的一旬里,我不会离了家,都看护着鸡崽们。”孙惠答到。

孙母点头,道:“也好,其他的事就先放放,实在要紧的就和娘说,或者让你弟弟做。能多活一只,就能多几十文钱,不少一笔钱呢。”说了这么多,想起自己过来的事了:“娘和你们说,娘把咱们后面靠近溪流的那块地买了来,在里正那儿花了七百文。这样种上果树,能种不老少了。”

之前提过,孙家的屋子靠近后山,这儿已经算是青河村的边角地带,拢共没住几户人,各家地方也算大,像是孙家,本来就前院后院不少地方,现在又买了后面的地,一直到溪流,算起来后屋得有半亩地了。

“那么不少地方,又靠着河流,里正卖给娘只要了七百文钱?这么便宜!”孙惠有些惊讶,那地方靠近溪流,又挺大的,建屋子绝对的不错。

孙母可不这么想,摇头生气的道:“还不是欺负我们外地人,里正也说了,如果我们祖辈是青河村人,一文钱不要,也能要了,只要到时候请了人吃喝就成!现在我可是花了七百文钱才买到的。亏你这丫头还说便宜。”

讨好的笑了笑,孙惠道:“娘不也是瞧中了那地方,才舍得花七百文钱买下的吗?要我说,那是绝对划算的。”后面地方扩建到溪流,不仅用水方便了,而且还能多种些果树,两边围起来,将鸡散养里面,能省很多功夫。而且靠着溪流也能养鸭、鹅,来钱更加的多。

“好了,我过来的就是和你说这么回事的,等下午的时候,就打起桩子,做好了记号。”孙母道。钱交给里正,便约好了今天下午找了三老做见证,在屋后打桩,将买的地圈起来。这事非常的重要,下午的时候孙母还会过来的,就怕到时候她不在,别人圈地的时候给她少算了。

孙惠见娘像是要走的样子,忙拉着她道:“这会子了,娘还是留这儿吃了午饭吧,省的来回跑。”起身,要往厨房去:“您坐坐,我去拿米煮饭,炒个鸡蛋。”

孙母也摸不准那些人什么时候到,怕错过,便点头答应了:“好,我今儿个就留这儿吃饭吧。不过鸡蛋就别抄了,随便的吃些腌笋就好了,那个下饭。”这儿山上,有处竹林,春天的时候都会去挖笋子,吃不完的就腌制起来,脆脆的非常好吃。

“娘难得留这儿吃饭,不过就炒几个鸡蛋罢了,都是家里的鸡生的,没这么省的道理。”孙惠笑着开口:“再说,弟弟这几天也辛苦了,正好犒劳他一下。”不这么说,娘恐怕是不会答应让炒鸡蛋的。

想想儿子确实辛苦,吃几个蛋也补补身子,孙母也就同意了,不过她又道:“给你的油不多,还是得省着点,既然这样,我看还是炖蛋吧,也好吃。”油很紧张,周家自己也不怎么舍得,这次女儿搬家,也没多拿,只要了一小壶,吃完了就要花钱买了。

“好,听娘的。”炖蛋也不错,而且加了水,多些。

说起吃的油,孙惠倒不好判断这个世界和上辈子哪个时期差不多了,按理上辈子的世界,植物油的提炼是到了清朝中期才开始推广。而这个世界,看看各行业的发展,很多还比较的粗浅,而且也没听说有红毛人,不像是全球大碰撞时期。

不过不管怎么样,离她还很远,现在还是好好想想怎么赚钱吧。

到底现在要不要买些鸭子和鹅回来,放小溪里养呢?孙惠很认真的想。

☆、第三十六章

和里正一块儿来的,是三老之一的张宽,他是来做个见证的。当作为标记的桩打好,张宽和里正说了几句话,袖子里拿着孙母给的件礼物,悠悠的回去了。心里不无想着,这孙氏是个有头脑的,难怪能千里迢迢的来了这儿,在异地也能孤儿寡母的生活多年,遇到困难还能想办法解决。看来周海是要被她拿捏住了。

几个过来帮忙挖土埋桩的壮劳力,孙母也没让他们空着手回去,除了事先讲好的每人七文钱,还一人给了几个鸡蛋。

里正等人都走了,摇头笑道:“嫂子你可真是打的好算盘!给了那么点好处,这桩的位置可移了不少啊。瞧瞧,现在可比昨儿定的地契大多了。”拍拍身上的灰尘:“既然这样,索性你把地契拿了我那儿,给你改改。不改的话,有人闹出来,到底不便宜。”里正还是挺可怜孙母的,带了俩孩子很不容易,这次的买地,也算的价格低。

“那可真谢谢您了,您等等,我这就去拿了地契来。”孙母听了里正的话,喜出望外,本来她就是想多占点地,这在乡下司空见惯,只要不挨着别家,多多少少都会多划点地。不过这样到底不稳妥,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