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1/4页)

安然脑子里灵光一闪;伸手要去拿他手里的:“我瞧瞧你这个是谁?”

安子和却一抬手:“你不是有吗;做什么抢我的;这么多巧果还不够你吃的吗。”说着,忽柔声道:“小丫头十六了吧。”

安然愣了愣;忽然明白过来,为什么是十六个巧果了;原来正暗合自己的岁数。在古代,这一天女孩儿大都会摆上瓜果;对天上的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自然也免不了求美满的姻缘;所以这天才叫乞巧节;对于女孩儿尤其重要的一个节日;所有又叫女儿节。

现代的七夕已经成了中国的情人节;都是成双成对的出去庆祝;像她跟林杏儿这种了无牵挂的;便凑在一起做顿好料;边吃边聊;也是另一种庆祝。

不过自己跟林杏儿的性质完全不同;自己是真的没男人;而林杏儿是因为男人太多;无法选择谁陪她过七夕;所以才找上自己。

怎么也没想到穿到古代来;倒是有个男人来陪自己过七夕了;说不上是感动还是别的;但至少安然不会赶他走了。

这男人的心意总是用的正恰好;而且,颇有心的做了十六个巧果;让安然有种庆祝生日的感觉。

安然看了他一眼:“这是南边的习俗;咱们北边却要吃饺子的。”

安子和笑眯眯的看着她:“本来我是想用这篮子巧果来跟你换几个饺子吃;可没想到刚来你就赶我走;想来这饺子是吃不上了。”

安然忍不住笑了起来:“想吃饺子光动嘴可不行;得帮忙。”说着开始分工:“挑吧和面还是调馅儿?”

安子和笑了:“自然是和面。”

两人进了灶房;安子和的动作异常利落;不一会儿就和好了面团,放在一边儿醒着;见安然还在摘韭菜;仔细看了看才发现;那韭菜比平常的细;一副没长起来的样儿;不禁皱了皱眉:“这是什么韭菜?”

安然:“是我自己种的。”

安然也没想到大师兄还给她带了一筐菜过来;说是德福听说他跟师傅今儿过来;特意收拾出来的;都是她小院里种的。

大师兄说已经长好几茬儿了;别看样儿不济;味儿却正;师傅如今闲了,都会去她的小院瞅瞅;顺便拔几颗小葱回来蘸酱吃。

不是大师兄给她带了这筐菜;安然都快忘了自己的小院什么样儿了。

见安子和闲着;便分给了他一些:“还不帮忙;不然可吃不上饺子了。”

安子和摇摇头:“明明说好我和面的;这会儿怎又让我摘菜了。”却也听话的坐在小板凳上摘了起来。

安然看了他一眼,不觉有些好笑;以他的身量坐在小板凳上;颇有些不合适;他的样子让安然想起安记烹饪学校的那些学生;不过,她的学生可比安子和强多了;刚看他和面还有模有样;这一摘韭菜就彻底曝露了;这哪是摘啊;简直就是揪;让他这么摘下去,一会儿就剩不下什么了。

安然急忙拿了回来;不满的道:“还真是大少爷;摘菜都不会。”

安子和颇为无辜:“明明是你这韭菜太细;对了;你在哪儿种的?我怎么没看着。”说着,还四下打量一遭。

“我才来别院几天;哪有时间种菜;这是安府的;开春那会儿种了些韭菜小葱白菜;倒是长了起来;我来了别院;这些菜便交给德福照看的;他知道师傅今儿过来别院;收拾了一筐叫大师兄给我带过来的;想是让我尝尝自己种的菜。”

“你还会种菜啊?”安子和颇有些意外。

“种菜有什么难的;有时想想;等闲了;找个山清水秀的小镇子,买个院子;院子后头劈出一块地来;种些瓜菜什么的;前头盖一个茅庐,摆上自己做的桌椅;开一个私房菜馆;不拘天南海北的客人;来了就是朋友;就用自己种的瓜菜做一桌菜招待;饭后泡上一壶茶,有月的时候赏月;无月的时候聊天;若是下雨就更好了;可以听雨;院子里还可以种一棵桃花,一棵梅花;春天的时候,桃花芳菲;到了冬天,便可以赏梅观雪;还可以把梅花枝上雪扫下来烹茶。”

说着,歪歪头:“对了;说起梅花,倒还有一个好吃的;蜜渍梅花;怎么个做法来着;好像是剥少许梅肉;用雪水浸过;再入梅花发酵;露天放上一晚;取出后用蜜浸泡;便可用来下酒。”

安子和不禁笑了起来:“前头你说的扫雪煎茶倒还风雅;如今这个腌梅花算什么。”

安然撇撇嘴:“孤陋寡闻;岂不知有首诗说;瓮澄雪水酿春寒;蜜点梅花带露餐;句里略无烟火气;更教上少陵坛。”岂不比扫雪煎茶更风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