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 (第1/4页)

岳锦堂尝了一口,不禁点头:“的确跟晌午吃的味道不同;不过,我还是更喜欢晌午的鱼脍;那种鲜味当真至美。”

除了银丝脍跟三道时鲜小菜之外;主食安然做了一道荠菜翡翠烧麦;用菠菜汁儿和面擀皮儿;包了荠菜猪肉春笋馅儿的烧麦 。上锅蒸出来;颜色清脆;晶莹剔透;看着就有食欲。

整整四笼烧麦,岳锦堂自己一个人吃了三笼;摸了摸肚子实在吃不下了;才道:“这个倒比银丝脍更合本王的脾胃;且,这颜色瞧着就让人喜欢;怎么做的?还有这馅儿;怎么本王从未吃过?”

没吃过?安然愣了愣;略想想也就明白了;岳锦堂虽说没什么架子,到底是堂堂逍遥郡王;来江南多是皇上差遣,过来办事儿;地方的接待规格必然极高。

这规格高的席,大都是些南菜的经典菜肴;诸如松鼠桂鱼;什锦豆腐羹;蟹黄狮子头之类;这芥菜却是江南老百姓吃的野菜;接待郡王殿下;自然不敢用这么平民的东西;以至于岳锦堂来了江南多次;竟然连这最平常的时鲜都未吃过。

安然忽觉好笑;侧头看向梅大。

梅大却跟岳锦堂不一样;虽说安家有钱;多少上席都吃得起;却因嘉树常在江湖上跑;不耐烦吃大馆子里的菜;兄弟俩只要在江南遇上;必然会去街上;有时是个不起眼的小馆子;有时就在街边儿的小摊上吃。

而芥菜这种野菜,每年这时候;老百姓多会采来,拌菜也好;做馅也成;故此他是吃过的;却遇上这么个可以公然嘲笑岳锦堂的机会;岂肯放过,开口道:“这个可是个稀罕东西;贵着呢;你问什么;莫非要给饭钱?”

岳锦堂愕然看着他们:“你们这又不是馆子;难道本王吃了,还得给钱?”

梅大点点头:“谁说我们这儿不是馆子;在齐州就说好了;来南边开个馆子;不然靠什么活。”

岳锦堂眨眨眼:“你快算了吧;蒙谁呢;你还能缺银子。”

梅大异常认真的道:“有道是家有万贯不如日进分文;我还得养我媳妇儿呢;将来有了孩子,就更需银子了;不有点儿计算成吗;在下又不是王爷;拿着朝廷的俸禄;一辈子都不用愁。”

岳锦堂险些给他气乐了;可着大燕都算上;谁有他安家的银子多啊;他安记的买卖;江南有多少;就算他媳妇儿一窝生百十来个孩子;他安嘉慕也养得起。

更何况,就他媳妇儿这手艺,还能缺银子不成;光齐州的一个富春居,说日进斗金也毫不夸张;要不,自己也不会想到要跟他合伙开馆子;对了,开馆子?

想到此;不禁道:“你是答应跟本王合着开馆子了。”

梅大见他明白过来;也不再寻他开心;指了指桌上的菜:“你说就今儿这几道菜;在外头能值多少银子?”

岳锦堂摇了摇扇子:“这还用说啊;就凭安大厨的名声,做的菜可是有市无价;千金难求。”

梅大点点头:“安然一直想开一个私房菜的馆子;不是富春居……”

梅大趁此机会跟岳锦堂把安然的想法说了,岳锦堂越听眼睛越亮,到最后,眼里冒的都是金元宝。

虽说自己是堂堂的郡王殿下,这手头也的确不宽裕啊,俸禄本来就不多,加上自己又大手大脚花惯了,每年到了年根儿底下,都得闹一回饥荒。

先头几年都是皇上帮自己,后来认识了安嘉慕,得他指点发了几笔小财,这才撑过来,却总不是个长久之计。

安家的买卖早做了起来,自己入股不合适,可梅大就不一样了,不管怎么说,既然安嘉慕这会儿是梅大,自己就把他当成梅大。

他那个富春居,自己瞧着实在眼热,别看就那几桌席,都能顶上好几个聚丰楼,比安家的安记酒楼强远了,故此,才鼓动他在江南开个分号,自己也能趁机入股,往后就算有了个长久生钱的门路。

本来还觉得自己挺聪明,能想出真个生钱的道儿,可跟安嘉慕这家伙一比,岳锦堂真服气了,瞧人家这路子,不费劲就把钱赚了,还轻松无比。

梅大的意思基本是照着安然说的,只不过略有变动,让岳锦堂入干股,让他攒人,一天不能多,只一桌,还得提前三天定,至于吃什么,没的挑,大厨做什么吃什么,一切照着大厨的喜好,至于多少钱一桌?

这个是岳锦堂最服气安嘉慕的地儿,这家伙简直太聪明了,不定价,叫食客瞧着给,量力而为,给多少都成,端看食客的意思,这听着好像吃了亏,可细一琢磨,简直赚大了。

在齐州安然亲手做的菜,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