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部分 (第2/4页)

京里来的船只上人人热泪盈眶,他们是或前或后,声音参差不齐,挥泪回应:“不晚,不晚,来得好!”

从京里出来的心,都安定下来。

余下的这几天,更见两边河岸上人家悠闲自在打鱼行路,不像前半程路两边几无人家,就有,也是行路匆忙,面色焦急。

悠闲的,带着船上人也悠闲起来。

后面几天,行得很是舒畅。又有绿水红花可看,仿佛桃源一般。

一早起来,萧家客厅上坐满了人。四姑老爷自从京里回来就处处充当主角,端着他新得的紫砂小茶壶,是他说了又说的话题:“……那尚书见我去,敢不客气?到底我是大帅的亲姑丈,嫡亲的姑丈……”

五舅老爷和三姑老爷全在这里,就是叔公们也在,大家全心不在蔫的听着,不时嗯哪几声。

萧老帅在书房中,抬眼看外面天色碧沉,正是春末夏初好时光,他却面上一暗,心事重重。

他接到萧护命宋冲之先送回的离京消息已有五天,随即派出水军去,第二天又接到护送的人打前站送信,就天天望眼欲穿盼着到江南来的人。

中午心绪不宁,也是一个人用饭。才端起饭碗来,见跟来的一个叫留守的急步过来,老帅心头一跳:“到了?”

“船再过二十里,就到码头。”

老帅把饭碗一丢:“走。”才走到正厅口儿,见用饭的亲戚们也都出来。老帅很想劝他们先用饭,再一想自己着急别人也着急,就没有劝。

萧老夫人也急匆匆而来,夫妻相见,老帅面色更沉,老夫人唉声叹气:“不是我不带来,你儿子不给我孙子。”

“你就该打到他给你为止!”老帅生气的道。

从老夫人空手回来,萧老帅就和她夫妻在置气,倒不分房,不过出来进去没个好脸色。他的孙子,他的谨哥儿,听萧老夫人回来说得眉飞色舞,又说得眉开眼笑,萧老帅就气不打一处来。

都见过了,就自己这当祖父没见过。

谨哥儿?不用他们说也是又大又黑的眼睛,又直又挺的鼻子。这还用他们回来说?老帅此时对萧老夫人语气也一般:“你不用饭,去作什么?”

“也许孙子在船上。”萧老夫人有希冀。

萧老帅一盆凉水浇过去:“不会的。自己的儿子自己能不知道?他怎么舍得离开谨哥儿。”见萧老夫人快要落泪,老帅叹气:“你用饭吧,你这几天担心儿子也没有好生用。在码头上要是见不到孙子,你必然要哭,我倒心烦。去吧,”

老帅温和起来。

萧老夫人这就要哭出来,用帕子堵住嘴呜咽:“全怪我一时心软,以为接老帅再同去……”哪里知道刚走,京里就出事。

老帅摇头不能看,又心急去码头,当先走出去,亲戚们跟上。五舅太太想老帅说的也对,姑奶奶要是在码头上大哭,让来江南的人看着也不好,就劝萧老夫人回房的好。

码头上,老帅早到了。对一江碧水,老帅心潮澎湃。他想儿子,也想孙子,也想媳妇十三娘。面对青山绿山,老帅心中很不是滋味儿。

他一生戎马,就换来儿子被逼出京;萧家数代苦战,就换来皇族还不满意?老帅浓眉耸起,陡然不满意起来。

不能让青山绿水长存的,就不要当皇帝。

正想着,见江面上大船现身。老帅点一点头,水面上又飞鸟似划出十几只中等船只,船上有人打旗语,引着大船一只一只停下来。有十几只船全是秦乱的,他们抹一把汗水,自己吐舌头:“幸好在京里舵把子不让惹大帅,还真不是他对手。”

萧家派出几十只水军忽然出现在视线里时,所有人都吓了一跳。而见他们船大,却又行得飞快,让久吃船上饭的秦乱兄弟们也虚惊一场。

现在到了,他们看码头上。

整齐的士兵们林立,码头则大得足以同时停下上百只大船。这要多少士兵才能护卫好?可偏偏萧家就有这么多的人。

正中,一个人玄色衣衫,江风吹起衣角,好似吹动英雄豪情。只这一个人独在中间,不用问,只怕是萧家老帅。

越远,越看得出气势过人,非同小般。

近了,只看他浓眉厉眸,让人不敢直视。

有人搭跳板,全是几丈宽,不比地上小路差。

军官们先下来,来见老帅跪倒,一个一个地报:“奉大帅命,送姚兴献将军、鲁永安将军家眷到此。”

“有夫人亲戚在此。”

“京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