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1/4页)

山里的傍晚总是比外面来的早一点。

楚今朝满面笑容地回过头来,段君铭第一时间对上她的眼。看出她眼里的迎接,他有些意外。本来他是皇帝,往往这种时候都是他出面,楚今朝就是个跟班。但不知道为何,她对此似乎非常感兴趣。本来看她跃跃欲试,这次他没打算出场,让她玩个够,但现在既然是她邀请,他就不客气了。于是跟着走上前去,装作是考察了一番,满意了,于是要来“亲民”了。

老百姓们一听说真的是皇帝来了,顿时纷纷跪下。段君铭非常及时地把他们扶了起来,道:“乡亲们这可是让朕惭愧了!朕打扰乡亲们农耕已经不对,怎么还能受此一拜?若要拜,倒是朕要向乡亲们鞠躬感谢,多亏了你们开垦着这山间的荒地,才让朕有了米饭吃啊……”

楚今朝别过头去,这种话听多了,她都能倒背如流。可是,无可否认,大家都吃他这一套。看他又亲自向农民学习怎么耕地,虽然笨拙得连连出错,把人好端端的地给犁得一团乱,大家不但不会怪他,还引得众人欢笑连连。最后,倒是他自己不好意思,道:“罢了,罢了,朕还是不给乡亲们添乱了。”

然后,他们再上路往浔阳去,春耕的农民跟着送出远远一程。楚今朝回头望去,就知道就算浔阳城并没有多少吸引力,段君铭这一下,也会让这里的人满怀希望地跟去。

她有些疑惑,若无民心,怎能说出如此贴民心的话?她一直以为自己是为百姓做事的,但是要她说出感谢农民耕种,感谢没有农民就没有他们这样的话,别说是要说出来,她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

段君铭有此心,却为何从来没此念?

“陛下的胸襟……微臣自叹弗如。”

段君铭闻言挑挑眉,不知为何,忽然就想起了当初他们身份未明时常常聊天讨论的情景。那时候,一个话题各自意见,不会相差太远,但末了却时常能听到她说出类似的话。想要她叹服,还真是不容易。

他笑了笑,道:“逢场作戏,随口说说,谁不会?”他可以这时候说点好听的话,做些好看的时,可是但回头呢?谁还真这么想?没有农民耕种就没有米吃,所有人都会饿肚子,谁都知道,但谁又真的会因为这去尊重感谢他们?真正一直想为他们做事的……

他抬眸看了她一眼。或许她在这些方面觉悟的确不如他,但是,真正觉悟到什么就做什么的,却是除了她,他一个都没有见过。

心中顿时柔软如云,他放开手里的书,把她揽了过来,让她枕在他腿上歇息。道路不平,有些颠簸,但车里铺了厚厚的毛毯,布置得极为舒适。只是,再舒适的车坐久了也会累,更何况是她如今特殊时期。

楚今朝很顺从地躺下,闭目养神。

“小时读书,书上说‘君,天下之有势者也,深居则人畏其势。去其门而近于民,则民轻之而傲其势’。那时候深以为然。可我观陛下,全然不如此,为何反收奇效?”

楚今朝并没睁眼,只是将心中疑惑吐出。她能明白,人心即天下,能明白君王之责,但君即君,民即民,为何当一个君王自贬身份不像君时,反而更能让人拥戴他?

段君铭顿了一顿,又将手里的书拿开,低头瞅了她一眼,见她似乎真的很困扰。他轻轻抚着她眉心的皱起,细细想了想,道:“君,即是主。视自己为主,人民就成了奴。主需要奴的敬畏,才称之为主。但人类感情太多,敬畏微不足道。所以,到一定程度时,主会被奴推翻。而朕……”

他叹了一口气,忽然觉得莫名的惭愧,有些无奈,又有些自嘲,遂改口道:“我可能是做不到,但若要我说,我会说,他们是我的兄弟,是我的朋友,是我的老师,这些我都会说。但他们不是我的子民,也不是我的责任。我没有责任保证他们的好日子,要过好日子,大家共同努力。所以,他们无须敬畏我,把我当战友就好。所以,当他们意识到原来皇帝也是战友时,就会觉得前途一片光明了吧。”

楚今朝依然懒懒地闭着眼,仔细地思索着他的话,无意识地咕哝:“若是这样,会乱套了吧?”

段君铭笑道:“的确是会乱套。因为人都是自私的,且最不擅长的就是管理自己。”

楚今朝忽然睁开了眼睛,望着他。段君铭垂眸与她对上,疑惑地问:“怎么了?”

楚今朝看了他一会,又把眼睛闭上,随意地问:“你都读的什么书?”

她从小就读书就是学着修身养性,学着自律。丈夫处世,志在四方,襟怀宽广,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倒好,出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