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部分 (第1/4页)

得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开始下订单。

这也难免有人眼红,自己穷得过不下去,别人怎么那么有钱?自己连饭都吃不起,他们还去抢砖瓦。

先锋大队烧出来的砖瓦,一车车的被拉走,没几天就把一个来月烧的砖全拉空了!

周明阅:“月底盘账,晌饭的时候来领工钱。”

“工钱?”

帮工们一下子炸了锅,“还有工钱呢?”

“不说只管饭没钱吗?”

他们在砖窑厂吃得相当好,比自己食堂过年还好!早上一大碗厚厚的黏粥俩窝窝头,晌饭一个鸡蛋三个窝窝头一碗盐水煮菜,晚饭一人俩地瓜一碗汤。

这样的好日子,哪里找去?

还给钱???

王路:“都快点啊,别磨蹭。”

范会杰去了那间低矮的会计室,探头探脑地,“周会计,俺有钱?”

周明阅瞅了他一眼,“排队进来!”

范会杰一低头就进了屋里,临时搭建的屋子,很低矮,大个子在里面特别憋屈。

周明阅翻了一下记工本,噼里啪啦一打算盘,“你从来的第五天开始,一天平均有九百块砖,统共28天,刨除吃饭,每天结余七毛,一共是十八块九毛钱。”

他又对了一遍账,“没错,王路,给他发钱。”

王路已经点了钱,放在桌上,“你数数。”

范会杰已经激动得浑身开始哆嗦,感觉脑子都充血了,外面排队的都挤在门口,嗷嗷地叫唤。

“真有钱啊!!”

“范大个子,赶紧出来,轮到我们啦!”

范会杰感觉那钱比砖头还重,他几乎拿不起来,突然他脑子里一个想法,嘴唇颤抖着,“会……会、会……会计……”

周明阅瞅着他,这是高兴傻了吧,也对,有些大队的社员,一家子人穷忙活,一年也分不到十块钱。

“俺、俺能不能、换,换粮食。”范会杰说这么两句话,急出一脑门子汗来。

“等着,俺们去问问队长们。”

王路跑去找周诚志和周明愈。

结果周明愈在家呢,只能找周诚志和周诚仁。

周诚仁:“红鲤子的意思,让他们换粮食,就是要比粮管所高一点,比黑市便宜些。”

去外面买粮食,有钱没粮票也不行,所以黑市买粮食就要把粮票的钱也摊进去。

周诚志点点头,“就这么办。”

原本招工的时候周明愈就说过,这也是一个福利,希望能够帮助那些有力气没饭吃的,让他们靠力气挣饭吃。

最后就定了鲜地瓜一斤一分五,地瓜干一斤六分钱。虽然比粮管所贵一点,可比黑市便宜多了,这时候黑市一斤地瓜要三分钱,一斤地瓜干都卖到一毛多。

当然是限制购买,一个人一月也只能买一次,一次最多五十斤。

他们拿这五十斤回家,就足够补贴家里口粮,坚持到来年的。

窑工们感激不尽,回家一趟舍不得多呆,第二天就赶紧回来上工。

于是砖窑厂继续投入热情地劳动中去,不断招工,以工代赈,获得了公社的大力表扬,奖状、锦旗发的周诚志几个生产队屋子都贴不下,只能拿到大队里贴起来。

…………

腊八节,食堂熬了好几锅腊八粥,虽然没有稀罕物,但是红豆红枣黑豆豌豆这些是必有的,还加了莲子,林林总总也不止七八样。

早上莫茹觉得懒懒的,没起来,多躺了一会儿,丁兰英就去食堂给他们打了腊八粥送过来,还给莫茹送了几个煮鸡蛋,下了一碗细面条。

莫茹现在隔三岔五都有福利,这是几个队长一致同意的,谁也不反对。

莫茹道了谢,让丁兰英拿个鸡蛋吃,自己喝半碗腊八粥,和七七一起吃一碗面条,再吃个煮鸡蛋,剩下的周明愈全都吃掉。这几天周明愈哪里也不去,就在家里伺候媳妇儿,莫茹的预产期就在这两天。

丁兰英还要去蘑菇大棚,冬天那里面生着火,她不能长时间走开。

刚走到门口,听见屋里莫茹叫了一声,“哎呀!”

“妮儿,是发动了吗?”丁兰英朝屋里喊。

屋里传来周明愈急切的声音,“二嫂,快叫娘和何大娘来。”

丁兰英哎了一声,赶紧去,走到路口正好碰到老四家媳妇王金秋过来。

王金秋现在也有五个月的身孕呢,正打算过去找莫茹说说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