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 (第1/4页)

他话还没说完,就有人笑了起来。

我立即瞪了一眼那笑的绝地军团另一统领梵。维特伏尔脱,厉声制止道:“这是临战会议,不是互相攻讦的时候。”

气氛立即严肃了。

“梵。阿泰,你继续说。”我示意凌玄发以温言插话说。

“好,我说我的想法……”

“我觉得,最好还是四面进攻。第一,北面攻击部队既有攻击的任务,也可以担当警戒任务,假如敌方援军到来,也可以先抵挡一阵,免得到时城还没攻下,就先被敌人援军打乱了。

“第二,另外东、南、西三路应该是主攻。南、西两面,敌军肯定会自恃河险,以为我方大概不易攻击。但我们则要反敌军之意,偏从这两处不好进攻的地方攻,以出其不意。当然,我们最好将进攻时间拖得晚一些,这样我军士兵体力也恢复了,更便于趁黑渡河攻击。此外,东面大概是敌军主力防守位置,精兵多会放于那边,我们自也不能不管,否则他们从城内忽然绕出来,我军南面攻击部队可能会吃大亏。……”

只用了好几分钟,这位外型言语俱有些卤莽的统领才有条不紊的说完了他的方略。

“军师将军,你觉得呢?”我征询凌玄发的看法。

“哦,刚才我仔细听了他们的讨论,也注意了刚才两位将军的话。我觉得呢,我们既需要‘集中’也需要‘四面’,两位虽然都说得有理,但最好将两个方案结合起来。”看来,凌玄发对这个问题已有了清楚的思虑。

“结合?那怎么个结合法?”我追问道。

“是这样的,首先,为了尽快攻下该城,我们肯定需要集中主力攻击一点。但是,谁也不敢保证哪一点才是最容易攻破的一点,毕竟对方的统帅可也不是常人啊。……”

他提到的这个问题,“哪一点”,刚才我还一直没想到。

只听他继续道:“因此,我们应该集中一点强力攻击,但是也不放松其余三面,假如一面受阻,另外几面也有突破的可能。反观城内,他们肯定没有全面完美防御的可能,他们兵力只有我军一半,且又有一半或伤残或疲惫或已无斗志,大概真正有用的也就八九万人。

“因此,我建议,北面,照刚才梵。阿泰将军所言,以三万军队佯攻,实为防敌逃窜,也防止敌方援军突然到达。东南西三面主攻,其中以东面作为最主力位置,可以放置二十万军队在那边,所有的攻城器械如投石车之类都放到那边,目前已造出的少量雷火弹也可以放在那边,在必要时使用。剩下两处,各以八万人攻之,仅剩一万左右在大本营。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虽说西、南两面并非主力,却要发起首攻,以吸引守城敌军注意,使我军主力趁机渡河到达东面山坡……”

我忽然想起了一个问题,立即问道:“那么,我军从哪处渡河?还有到北面的三万人马,怎么过去?”

“确实,渡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却已想过了。刚才我大概命人探勘了一下,此河通常宽度为五十米,深三四米,本来南、西两面皆有宽大的浮桥。南面浮桥在敌军仓皇通过后几已损坏,而西面浮桥则被我们控制了。只是,如此多军马要很快渡河,仅以浮桥肯定不堪重负。探子已经回报,说发现了两处相对较窄较浅的河段,分别位于东南与西南,我军主力从那两处渡河。至于北面三万人,可以先命他们通过浮桥到位。”

听他解释清楚,我高兴的说:“大哥您真是立了大功啊,居然想到先命人去勘察了河流情况。要不然,今晚可不一定攻得下来呢。好,那三万人,此刻就让他们到位。对了,我觉得所有部队最好现在就开始进入各自岗位,我们光围而不攻,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对于我们的实际动向他们暂时恐怕也还猜不出来,只能在上面干看着……”

接下来,关于具体各处的负责,各人的职责,我做了详细的分配,众将都下去准备或行动了,只剩下了凌玄发。

“大哥,你觉得计划会照我们的方案顺利进行吗?”我还是有些担心,假如今晚攻不下来,对我军绝对是险大于安。

“我知道你担心对方的援军。不过,援军肯定没这么快,毕竟外面是个更广大的平原,几十万军队必定要分驻各处才可能有效控制。这样,他们的前锋就算到达,数量也不会太多,我军三万人应该可以挡一阵。等他们集齐好大军来援时,我们肯定已经破城据守了。当然,对方城内的人也肯定不希望看到我们顺利进行,可惜,他们已是有心无力,根本就没有组织有效进攻的可能,只能据城死守,以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