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 (第2/4页)

叶枫说:“这也就是帝国当年不惜动用几十万大军,花费亿万资财,也要争夺札兰大草原的缘故。帝国只要控制了这块土地,就会极大地削弱北方游牧民族的力量,使他们无法发展壮大到威胁帝国的地步。从而使整个北部边陲安定下来。”

李权说:“这无疑是一个英明的决策。”

叶枫叹道:“确实英明,但若是就此能够偃武修文,对北方的游牧民族采取怀柔的政策并增加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那就更英明了。可帝国后来的政策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屡屡兴兵讨伐,可又屡屡无功而返。如此咄咄逼人的政策怎么可能不招来仇恨和战争,北部边境从此不得安宁,帝国也就不得不在边境线上驻扎大量的军队,结果养虎贻患,让有狼子野心的巴特隆渐渐坐大,造成眼下这种不可收拾的局面。”

李权说:“你说的没错,这场内乱就是帝国的傲慢与霸道产生的结果。不过现在还不是反省帝国的对外政策的时候,现在最重要的是拯救咱们的国家和人民。”

叶枫微皱着眉头,遥望着远方,语气深沉地说:“是啊,也不知这场战争还要打多久?真希望能早点儿结束。”

谈到这个沉重的话题,大家都沉默了。

四个人又纵马扬鞭,在草原上奔跑起来。

四个人赶了好几天的路终于来到了尼柯罗城,可令叶枫感到失望的是,他们并没有看到义军攻打尼柯罗城,尼柯罗城郊倒是一片狼籍,有战斗过的痕迹,城里面却只有挨近城门和城墙的一些房屋被火箭之类的流矢点燃过,烧得漆黑如碳,其他的没有被战火损伤。看来这里的战斗并不激烈,而且持续的时间也不长。

叶枫等人走在大街上左顾右看,仔细观察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经过近十个月的休养生息,尼柯罗城比叶枫上次来显得繁荣了些,街市上走着的大多数还是乌拉特族人,只有不多的一些星月帝国的遗民留在了城市里,此外就是各地的商人和他们庞大的商队了。商队有马队有骆驼队,还有能装载很多货物的两匹马或四匹马拉的马车。

叶枫等人进城之后,找到了负责收集尼柯罗城情报的胡文仲大夫。

胡文仲把叶枫等人安置在自己家里,然后领着叶枫一人进了秘室,并向他汇报了叶枫上次离开札兰大草原后发生的一些事情。

上次呼尔巴什族帮助乌拉特族解了和林穆海之围,击败了叶枫和伊普雷的军队。原来驻守海拉苏的乌拉特族丞相梅里吞,就奉大汗烈烈维奇之命将都城从海拉苏迁到了和林穆海。这个梅里吞年逾六十,辅佐过乌拉特族的三代大汗,是一位极有威望的老臣,也深受现任大汗烈烈维奇的信任。烈烈维奇全权委托他统率文武百官协助两位贤王管理大后方,自己好专心致志地在前方打仗。这个梅里吞老谋深算,很有政治手腕,他到了和林穆海之后,采取了软硬两手来对待这些治下的异族百姓,一是残酷镇压那些参加暴动的人家,进行血腥的清洗,严重的甚至连整个家族都被屠杀。二是对那些比较老实的百姓采取了安抚的政策,给他们一定的国民待遇,不再进行严格的等级划分。他还起用了一些原来星月帝国的下层官吏,让他们协助乌拉特族人管理地方。这些星月帝国遗民的生活较之以前显得宽松了些,暴*也就很少发生了。此外,乌拉特族还对新占领的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从乌拉特族东北部原有的草原地区迁来了很多牧民。这段时间,乌拉特族对札兰大草原的统治显得很稳固。

大青山里的义军是在去年秋天才开始出现的,但他们的力量好像并不强大,一般也只在札兰大草原北部地区活动,不敢南下,像这次打到尼柯罗城下的情况还是头一次发生。大慈大悲两位贤王以前吃过义军的苦头,对这支义军自然是恨之入骨。在去年秋冬之交,两位贤王合兵一处冒着漫天大雪对义军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围剿。从乌拉特族的官方告示来看,义军遭受了很大的打击,至于是真是假就不知道了。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支义军都没有消息,仿佛永远消失在大青山里了。

乌拉特族的统治者觉得义军已不足为患,所以才敢从大草原上抽调了很多军队南下去支持他们的皇帝巴特隆。有趣的是,乌拉特族的军队前脚刚走,义军后脚就袭击了尼柯罗城。不过,他们并没有真的攻打城池,只在尼柯罗城郊大肆劫掠了一番就跑了。大慈大悲两位贤王已率军四处寻找义军的下落,就连前来增援的蔡元康的两个师团也参加了寻找的行列,可义军行踪飘忽,神出鬼没,再加上大草原辽阔无际,而大青山的地形又十分崎岖复杂,想找到义军谈何容易。至今两位王爷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