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张少游以及他的亲妹妹张少媛,她正在读高二,就出落得亭亭玉立,如花似玉。这阵势像饮中八仙,一个人不会喝酒那他人生的乐趣就会减少五分之一,如果其它部分是谈恋爱(爱情),有人爱(亲情),相关爱(友情),大众爱(事业)。只要你能想其它部分是什么都行。就连李清照醉后都会“误入藕花深处”,更何况现代女性呢。

韩青松六人分别敬了张少游一杯酒,说着恭喜的客套话,郭晓风看到张少游满脸都写着喜悦,而想到自己还在无形的深渊中迷着路,但是还得向前走,此时他酒气袭身,之前他得到胡蝶的点评,其实男生也挺喜欢被人称与赞的,不管是好是坏,这足以说明有人在关注你。晓风把筷子放在桌上,打了一个响亮的饱嗝,有了些醉意,之后怅然道:

醉后方知乐,胜于清醒时。满桌都是情,孤影最爱诗。

林涛把手中的酒喝了个底朝天,噘着一块肥肉,已然成了一个花和尚,酒精涌上头部,晚风一吹,诗句已到了嘴边,于是念道:

我爱四海游,千年已等候。举杯邀苍松,无奈身在囿。

韩青松此时正巧看到三个女生的脸蛋被殷红色占据,活像一朵朵玫瑰花,于是他也开始酝酿诗句,紧接着用手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恍然大悟,之后也念道:

玫瑰两靥挂,思如潮水溢。瞬间潜入神,饮酒无须辞。

大家雅兴高亢,愁绪万千,没怎么管张少游的亲戚朋友,他们以为这几个学生还算有点文化,其实他们那里知道这都是考试给逼的。韩青松们并不是人们说的那种整天无病呻吟的人,他们是有情必抒,就像你肚子胀了自然想上厕所一样,要是不去解决一下,不憋出病才怪。韩青松们都是刚开始尝试着作诗,粗浅不堪在所难免,什么信、雅、达暂且不谈,好与不好,他们根本不放在心上,只是聊以自慰而已。

他们喜欢模仿古人的五言和七言绝句,这种诗言简意赅,他们不大喜欢律诗,因为觉得律诗太长了有些罗嗦,本来一句话可以搞定的,却要分成两句,有点一刀两断的感觉。就拿人们欣赏一首律诗和一个节目来做比较,当一个节目在播发的开头,人们都会兴趣昂然,越到后面观众就会产生疲倦感,除非有不一样的表演出现,不然的话基本上不会再吸引观众的眼球了,这和欣赏律诗或者其他长长的古体诗一样的道理。他们也不去做现代诗,他们觉得现代诗就是散文的一部分而已,有时,一句话要分解成好几个部分才说完,就好像患有口吃病的人在说话。对于绝句的模式,他们只是不求甚解,只作了解,也不管什么平不平仄不仄的,他们就遵守一个原则,那就是绝句的上下两句的末尾一个字压点韵就行,这样做是对古诗的尊重。在上个世纪初,人们早已开始倡导诗词不押韵,不讲平仄了。自由而自然做出的诗词才是好诗词。所以韩青松们重韵不重平仄,两方兼顾,既不背叛古诗的韵味,又不叛逆现代人的口味。

每次在课堂上作语文模拟题时,试卷上总会有一个默写诗句的题目,有五分的份量,学生们都会拼尽吃奶的忆力去记,反正是记着就得分,其实这是意料之外的事,因为这五句每次都不固定,就像天空中的云一会儿像猪,一会儿像狗,真是变幻莫测,高中和以前学过的诗词不下一百首,在加上没有亲密接触的,估计背到世界末日都背不利索,今天背了这几句,明天就会忘了那几句。韩青松们干脆一切从简,不去死背诗词了,在考试时来个对联式答题。比如上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下句干脆就写“远方白云飘飘荡”。看似工整,结果还是会获得老师送给的可爱的红叉叉。

高清眼望山头,想起离开不久的女朋友,也开始用被白酒滋润的喉咙说道:

晚宴桌狼藉,深盏勿推辞。云聚生风雨,人生多别离。

胡蝶拥有开朗、活泼的性格,这让她不甘示弱,她嘴里的花生米尚未嚼碎吞下,就含着油腻的口气,看着大家说道:

青春未得意,借酒解人愁。夜中相对饮,烟云那堪秋。

她说完后把位吞下的花生米囫囵吞枣地咽了进去,这时郭晓风也咽着口水含情默默地注视着她,看到胡蝶的两个小酒窝,晓风深深地陷了进去。大家的话都比较少,因为开口说话都会讲到考试的问题,为了避免旧事重提,所以大家的话都差不多转到了作诗上面。李素颜此时看着大伙儿,大家都用一种央求目光瞧着她,意思是大家都做了诗,你也该做一首词吧,李素颜心领神会后,只得搜肠刮肚地想词,最后想出一首《清平乐》:

西山日暮,星月无心出。新酒又添残酒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