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1/4页)

众人这才知道郭荣的身份,立刻引起了一番骚动,大部分人心中暗自猜想着两日前王秀峰相公出京的原因,却都纷纷跪拜郭荣。

郭荣没想到,他入朝之日,正是大朝会的时候。汴梁城中五品以上官员全都入了宫门。

“众位大人请起。”

郭荣让众人起身后,才抱拳道:“荣受陛下召见,荣先行进殿了。”

众人自然知道这是天子有话和儿子说,忙恭送郭荣离开。

郭荣进了乾元殿,眼角余光但见三品以上紫金服色的重臣俱都在列,甚至还有一些实权藩镇在列——节制陈州、颍州的忠武军节度使郭崇(即郭崇威),昭义军节度使李筠等。

“儿臣荣拜见父皇,万岁万万岁……”郭荣看着须发全白的养父,即便已经多年见惯生死的男儿,眼中也不禁有了泪意。

郭威看着眼前的儿子,心中也很激动,自御座之上起身,亲手将郭荣扶起,上下打量了一番才语带欣慰道:“吾儿比之前沉稳许多,澶州历练两年多,果真进益了。”

郭荣有些感慨,看着皇帝道:“儿臣知道父皇一片苦心都是为了儿子好,在澶州两年,幸不辱父皇之名。”

郭威拍了拍郭荣的肩膀,对着在座的三位宰相和站立的重臣笑道:“朕这个儿子在澶州两年,所行所止诸位也都知晓的,以后朝中诸事,朕力有不逮之处,诸位也有拿不定主意的,朕这儿子也可拿拿主意了。”

殿中之人既然是重臣,自然知道皇帝这话的意思,也就是肯定要留太原侯在汴梁了。便是一向打瞌睡不出声的冯道,眼中也闪过了然的精光,王秀峰这次,是要折个大跟头了。

范质率先道:“有陛下这话,臣等以后定常去唠叨太原侯了。”

郭威哈哈大笑,让郭荣和众位重臣一一见过,这才让内侍在御座之下,宰相位之上,添了一张椅子。郭荣谢过了皇恩,便在坐在了那张椅子上,听着皇帝和重臣商议国事。

郭荣听了一会儿,便知道皇帝在和众人商讨如何处理庆州野鸡族反叛之事。郭荣记得,前世里野鸡族闹事的时候,自己尚在澶州,但是于此事还是知晓的。

庆州刺史郭彦钦,在庆州搜刮地皮还不算,还私吞庆州理当上缴国库的盐税!为了刮钱,便将主意打到了庆州境内的胡族身上。庆州除了野鸡族外,还有杀牛族和大虫族,郭彦钦给这三族定下了羊马捐——便是郭彦钦给州治内的三个党项旁族定下的供奉制度。每族每年按照人头向刺史府供奉羊马。十人捐一羊,百人捐一马。外族以游牧为业,族人粮食本就难以自给,全仗着每年以多余的羊马换些粮食,以备过冬。但是在郭彦钦的盘剥之下,外族人无力承担这羊马捐,无奈之下,断了青盐盐道。郭崇钦便谎报朝廷野鸡族谋反……

郭威虽然为儿子的归京高兴,但是听闻有异族人被逼反,这高兴也打了折扣。

“郭崇钦此人是怎么做上庆州刺史的?猪都比他有脑子,贪钱,庆州的盐税还不够他贪的么?居然逼得已经臣服的外族谋反?当初的中书任令是怎么下的?”

李谷等人都静默了,唯有范质等郭威喘息平缓了许多才道:“陛下,这郭彦钦乃是秀峰相公举荐的。”

郭威闻言一噎,沉默片刻才道:“现在不是追究这个的时候,郭彦钦这混蛋,朕迟早要办了他。只是如今最重要的,是如何将庆州之事平息下来。否者青盐不能入关,难不成要拿钱去南唐买不成?”

“陛下,野鸡族虽是异族,但是人数不过六千,且还没有形成气候,只要迅速调兵遣将,便能将其扑灭。若是等到叛军站稳了脚跟,再去征讨就难了。”范质扬声道。

郭威沉吟半响,看了看郭荣,却问向枢密副使郑仁诲:“仁诲,你有什么看法?”

郑仁诲此人老成持重,也于治兵向来有自己的见解,便道:“回陛下,俗话说远水解不得近渴,兵法也云,兵贵神速。平定野鸡族得叛乱,调动庆州一地和周围藩镇的兵马才是用兵之道。”

郭威点点头,看向保义军节度使韩通道:“韩卿你有什么看法?”

韩通看了一眼郑仁诲这才道:“若是调兵,自然是如郑枢使所言,就地调兵最是便捷。毕竟禁军在汴梁,筹集武器粮草尚需一些时日,行军至庆州至少也要两、三个月的时日。另外,禁军就算再骁勇,后勤辎重始终是个大问题。但是臣以为,此次庆州事件,总有些蹊跷的地方。庆州境内不止野鸡一支异族,但是谋反的只是这一族,说明庆州此时的情景并没有到非发兵围剿的地步。再说,庆州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