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 (第1/4页)

李从嘉有些尴尬笑道:“大哥说哪里话?弟弟我也是李家的子孙,自当要尽一份心的。大哥放心,我想好后,最迟三日,一定会向父皇进言的。”

李弘翼得了准信,心中高兴,脸色也更加和缓了,又说了几句话就告辞了。

只是两天后当李从嘉欲想李璟进言时,周人的使者到了金陵,说议之事与战事无关,却是以粮草换回被擒的李景遂和诸多将领官吏。与此同时,朝中也接到了楚州送来的战报,周帝大军正在猛攻楚州城,保义军节度使陈承昭带部逃窜,其后被周军擒住,只剩下楚州防御使张彦卿固守不出,勉强支撑而已。但是谁都知道楚州城破之日不远矣。

“唐主陛下,我皇有御笔亲书信一封特命在下奉给您。”李谷立于唐殿之上,一身磊落,但是让南唐一干臣子们的牙齿有点泛酸。

“……朕今躬统戎师,龚行讨伐,告于郊庙社稷,询于将相公卿,天诱其衷,国无异论。苟不能恢复内地,申画边疆,便议班旋,真同戏剧,则何以光祖宗之烈,厌士庶之心,匪独违天,兼且咈众。但以淮南部内,已定十一州,楚、毫、海等诸州,大军悉集,指期克日,拉朽焚枯,非足介意。必若尽淮甸之土地,为大国之提封,犹是远图,岂同迷复。如此则江南吏卒悉遣放还,江北军民并当留住,免违物类之性,俾安乡土之情。至于削去尊称,愿输臣礼,非无故事,实有前规。萧察奉周,不失附庸之道;孙权事魏,自同籓国之仪。古也虽然,今则不取,但存常号,何爽岁寒。傥坚事大之心,终不迫人于险,事资真悫,辞匪枝游,俟诸郡之悉来,即大军之立罢。质于天地,信若丹青,我无彼欺,尔无我诈,言尽于此,更不繁云,苟曰未然,请自兹绝。”

李璟看了郭荣的手书后,也不知道怎么的,心中虽然依旧为了南唐国势心生悲意,然他同时还想到的居然是郭荣的出身——商贾。果然,就是行军打仗两国交兵,也离不开讨价还价。正好,他这些时日为了李景遂之事,烦的不行,朝堂之上吵翻了天。且江北之势,自己也无力挽回,弘翼虽然话说得铿锵有力,只怕也难以从周军手中讨得好去。楚州一旦城破,自己也失去了议和的筹码了。于军政之事,他也有些心灰意冷了。

“周皇之意,朕同意了,具体上,众宰相和户部三司同使臣商讨好再来报于朕吧。”李璟不想让人议论皇太弟和大臣将领们各值多少粮草银钱,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李弘翼心中大失所望,但是却也无法出言反对,想到皇太弟将回金陵,他心中就憋屈至极。

朝堂之上的事情有李谷主持,阿久则和赵匡胤去了周府。

因为周宗离开了朝堂,即便周家还有一个郑王妃,但是在这繁华的金陵,周家的门庭比当年显得要冷清了许多。

“哟,两位这是找谁?”门房小厮出来,打量了一下阿久和赵匡胤,有些疑惑道。

阿久抬了抬下巴,四处看了看才道:“我们想见见周老爷,你去传话,就说小子阿久回来了。”

那小厮心中虽然不解,丢下一句“等着”,就去传话了。

赵匡胤也有些感叹,想不到时隔多年,自己还能再一次重回金陵周家。

“两位请,老爷在前厅中候着二位呢。”不多时,那小厮就小跑着回来了,还不停偷偷打量着这失踪多年庶出的小郎君。

周宗心中倒是惊喜居多,长子周峰不争气,成天的游手好闲遛狗斗鸡,他如今是不做指望了。突然听到失踪多年的小儿子出现了(87book。com),自然是有些惊喜的,或许次女也有了消息了。而一边的周夫人,内心则是复杂得多,想不到北边战乱,这小子居然还活着?是不是想着回头和峰儿争夺家产的?次女娥皇有了消息,也不定是好事,燕王如今势头可比当初还猛些呢。一边的周宝,则眨着大大的眼睛,对于这个突然出现的“哥哥”很是好奇。

阿久和赵匡胤进了厅中后,自然也看出了几人的脸色,也不多说什么,行了礼后就不客气地坐了。

周夫人看不过眼,瞪着阿久好半天才道:“多年不曾着家,也不曾有片语只言传回来,这一回来,怎么也得给老爷和我多磕几个头吧。”

阿久也不着恼,笑着对周夫人抱抱拳,随即转头对着周宗道:“父亲大人勿恼,多年不曾有书信来,委实是通信不便。今日能够来见父亲大人,也是托了周皇陛下之恩典的。”

周宗一惊,看向阿久,又看了看赵匡胤,记起了他的身份,想到赵匡胤当年离开南唐,是自己夫人动的手,还让他背着一个窃贼的通缉名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