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 (第1/4页)

“好!”赵匡胤大喜,随即让人依照之前赵匡义留下的联络方式,将消息送了出去。

而赵匡义,在郭荣亲征契丹月余大捷的消息传来后,更是受到了孟昶的信赖。接到兄长送进来的消息后,他心中狂喜不已。他深知孟昶这样贪图享乐和女色之人,也绝对不是什么铁骨铮铮之人。他猜想着孟昶心中或许已经动摇了,只差一个最完美的借口。如今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而赵匡义猜想得确实很正确。孟昶心中惧怕周军之势,但是他登上皇位近二十年,让他学江南的李景一样自去皇位号称国主奉中原为正朔,他的自尊心和帝王的傲气让他不能那样做。但是见过了赵匡胤等人的强硬后,他知道,同中原的郭荣比起来,自己并无胜算。这样犹豫之中,孟昶想起了他以前最为信赖的“好兄弟好臣子”王昭远来。

王昭远对赵匡胤等人送去了帖子,不过是想试探一番罢了。他虽然自己吹嘘熟读兵书,知晓兵事,但是事实到底如何,也知道他自己心中最为清楚的。听到皇帝的召见,想起之前他的冷淡,王昭远心想定要抓住这个机会让皇帝对他再次信任起来才是。

“王相公好。”赵匡义从御道之后步出,看见王昭远,做出惊讶状。

王昭远呵呵一笑,像是他和赵匡义之间并没有发生过什么不好的事情一样,道:“赵总管倒是大忙人啊!哎,说来我也给令兄送去了请帖,若是令兄没有空,赵总管若是能赏脸,王某也是高兴之极的。”

赵匡义淡笑道:“兄长确实很忙,在下听他说他们不两日就要启程回中原去了,如今周国倾重兵北征契丹,兄长自然不能在蜀地久留的……瞧我这脑子,一想到兄长要走了,就很是难过。毕竟自我来蜀国之后,我们兄弟见面的机会就不多了。”

王昭远听了心头一动,笑着朝赵匡义拱拱手,往孟昶的永龄殿去了。

赵匡义抿紧唇,目光森然地看着王昭远的身影消失,嘴角才勾出一丝满是恶意的笑容。

王昭远听了孟昶的话后,知道他这是被周军之势吓怕了,但是他心中却是另有打算的,如今周国倾国之力北征,秦凤乃至关中一带必然疏于防护,若是自己这个时候领军出征,大败周军应该不是难事。不仅能让自己的威信上升,在陛下这里说话也就更有分量了。

“陛下,如今郭荣全力北伐,正是我蜀国乘机出兵关中的最好时机啊!赵匡胤等人前来,不过是了让我国心生惶恐不敢生出出兵之心思罢了。”

孟昶觉得王昭远此言很有道理,再一想南唐的李景,他虽然还是有些惧怕周军之势,但是无疑王昭远的话,对他的诱惑更大。也是,若是能乘机将秦凤四州夺回,甚至将关中据为己有,蜀国之势必将大震了。

王昭远见孟昶有所动摇,忙趁热打铁道:“陛下,臣以性命担保,此次出战定万无一失。”

孟昶起身,拍了拍王昭远的肩膀道:“如此,蜀国之国祚便赖昭远你了。若是此战功成,朕拜昭远你为开国公,仪同三司。”

王昭远心中狂喜,又是一番保证后,这才去了枢密院的官署。而孟昶,自然要召见众臣说出兵之事了。

赵匡义很快就得到了消息,马上就将消息传了出去给赵匡胤知晓了。看着巍峨的蜀国宫城,赵匡义伸出手掌,顿生一种将众人全都玩弄于鼓掌之感觉来。难怪有人想执掌乾坤翻云覆雨呢!

赵匡胤一收到消息,就和韩重赟、赵普等带着二十多名随从匆忙出了驿站离开了成都城,因此当蜀国兵马将驿站围起来时,也只是抓住了徐台符几个文人。

赵匡胤等人逃离,也彻底让孟昶下定了听从王昭远建议的决心。即便许多臣子劝说孟昶谨慎用兵,但是孟昶心意已决,随即蜀国兵马大动起来。而赵匡胤等人离开了成都府,过蜀道往凤州而去,只因凤翔节度使兼西南边都部署王景在此坐镇秦凤四州。

王景虽然年过六十,但是老当益壮,他早年同郭威的关系就不错,且不像郭崇威、符彦卿等人那样倚老卖老,虽然少了几分谋略,但是行军问政,都是老成持重且较为公正,故郭荣继位之后,一向加恩于他。王景本来有心上奏疏随天子北征契丹,但是想到四州之地至关重要,乃是辖制关中入川的重地,实在不能轻忽。因此心中还极其郁闷的。这日听闻赵匡胤等人求见,禀明了蜀国的异变后,王景不知道有多高兴。

“哈哈哈,好!好!老夫还愁没有仗打,这蜀国人就送上门来了!”王景大笑了一番,对赵匡胤也格外器重起来。

赵匡胤心中松快,蜀地之变,是他的也是匡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