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部分 (第1/4页)

“反正是朱家人的天下,既然是一位明君,那我们也就没有担忧的了。”

……

就这么一直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众人才渐渐平息下来,只见此刻的靖王微微撅了撅嘴,一番若有所思的沉吟之后,又抬头看向了莲花圣母。

“原来如此,娘娘所言,听起来确实很有道理。”

靖王连连点头,对于莲花圣母的解释,表示十分的认同,足见他听得也很认真,也很明白。

宁安也跟着道:“既然如此,那就表明新的明君应该还是朱家的人,而且还不是皇后所生,少年时一所有,郁郁不得志了?”

根据莲花圣母所的,宁安不禁对此进行了一番联想和推测,最终推测出了这么一个结论。

帝王之家里面并非皇后所生,年少时一所有,且郁郁不得志的一位皇子?这么形容起来,似乎有点……

着,宁安也不由地往靖王的身上看了一眼,眼神之中则是充满了怪异的味道。

如果方才所猜想的属实的话,那就是,靖王也基本符合这个条件啊!如此一来,那明君岂不就是……

靖王与嘉靖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且嘉靖比靖王大,虽然嘉靖也不是皇后所生,但是在他登基之时特地进行了一个所谓的“大礼仪”,结果莫名其妙的就将自己的身份和母亲的身份都改变了。

到“大礼仪”,就不得不回到嘉靖登基的那一段历史了。

“大礼议”是指发生在明正德十六年到嘉靖十七年间的一场规模巨大、旷日持久的争论,为明朝嘉靖年间因明世宗生父称号问题引起的政治纷争。

“大礼仪”发生于明世宗登基不久之时。当时,世宗与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武宗旧臣们之间关于以谁为世宗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考),以及世宗生父尊号的问题发生了争议和斗争,历时三年才落幕。

最后,“大礼仪”结束之后,嘉靖便追封父亲为“兴帝”,母亲为“兴国太后”。

所以,事实上,嘉靖终究也算是皇后所生,而靖王却并非如此,乃是庶出。

再加上靖王自就官一身轻,直到嘉靖登基称帝,才封了一个所谓的王爷,而且还是类似于“八贤王”之类的“闲王”,只有称谓,并实权。

综合起来一看,靖王已经满足了朱门庶子、年少时一所有、郁郁不得志这三点基本条件,与莲花圣母所的完全符合啊!

这么一来。所有人的目光,甚至包括张诚柳彦等人,都不由地齐刷刷的看向了靖王。

难道所谓的明君,真的指的就是靖王?

靖王感觉有种不适,于是立即显得有些紧张的道:“圣母娘娘,那这第二句呢?”

赶紧转移了话题,为的就是不让众人把目标集中在自己身上。毕竟这所谓的“明君”只是莲花圣母一家之言,如果是真的那也所谓,可是倘若有假,那岂不是成了窃国之贼了?那他的下场岂不是要与严嵩一模一样了?

有些话。绝对不可以乱,有些事,绝对不可以乱做,甚至有些东西,也绝对不可以乱想!

生在帝王家,伴君如伴虎,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对啊!这第一句已经解读出来,那这第二句又该作何解读呢?”

宁安也追问起来,好奇之心完全掩盖住了嘉靖凭空消失一事。

当然。对于所有人而言,除了已经昏迷的回到寝宫的沈贵妃,就连张诚张居正等人,也都似乎已经忘记了嘉靖消失一事。反而都被那一句谶给深深的吸引住了。

当然,张诚有张诚自己的想法,因为这句谶如果不弄清楚,他的心就不论怎样都踏实不下来。

“量寿佛!‘离人归来衣谷重’一句之中‘离人归来’不难解释。从字里行间就已经看得出来,此人一直都在外面飘荡终于得以回还。

所谓的‘锦衣玉食’所包含的就是‘衣’、‘谷’二字,‘重’。会意兼形声。金字形,从东,从壬(ti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便是很沉的意思。综合起来,指的便是一招富贵,飞黄腾达。

帝王之家,一招富贵,飞黄腾达所隐喻的便是登基称帝。所以,这另一层意思还是指的明君。”

莲花圣母再次道,口中不厌其烦的一字又一字解释着,如同一个语老师在耐心的教导一群孩子学习汉语一样认真仔细。

如此的耐心细心,如果莲花圣母辞去她白莲教圣母一职转而去当教师的话,相信大明的“全国十佳青年杰出代表”、“感动大明年度最佳人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