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 (第1/4页)

渊那样的发现,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会被读书人打倒在地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一直没有出现欧洲那样的爆炸性发展,儒学占据统治地位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不管怎样,高丽现在已经出现这样的势头,武栋心中很激动,如果能够提前几百年在中国实现技术爆炸的话,中国将会把西方彻底的落在后面,就好像后世西方把东方一直落在后面一样。

“有生之年,不知道中国能不能进入工业时代?看来,我还是要继续鼓励种种发现、发明,继续鼓励科学院大搞创新!将来,也要把科学作为录取官员的考试内容,鼓励整个社会的科学氛围。”武栋暗道。

仅仅靠着科学院,潜力太低,需要整个社会都掀起科学研究的**,才能让技术爆炸持续进行下去。

******

今日军械厂之后,先是在这里稍做休息,吃了简单的午饭,然后武栋、凌振才继续朝着里面而去。

这里的声音更加的嘈杂,比较要制造军械,有无数的锻造作业,发出噪音那是肯定难免的了。长期在这样的地方工作,恐怕耳力都要受到影响。

一直往里走,走到左边一排排巨大房间的时候,凌振停了下来,道:“大都督,这边全部是军刀生产车间。”

就在这个时候,车间的负责人已经得到消息,急忙出来迎接。武栋没有和他多做寒暄,而是直接进入了车间之中。

这里是纯粹的流水线作业,有的工人专门负责淬钢,有人负责初胚的生产,有人负责包刚淬火,有人负责打磨。各道工序有条不紊,各式工人只负责自己的一道程序,还有专门的监工负责检查工人的工作情况。

一切都是那样的有序,宛如来到了现代工厂,武栋津津有味的看着眼前的一切。

“大都督,这就是我们最新生产的骑兵军刀了!这里全部是成品!”军刀车间的负责人跟在武栋的身旁,给武栋介绍自己的产品,他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自豪,对于自己的产品显然非常的满意。

武栋将一把军刀接了过来,仔细的查看。这把军刀长约1。4米,整体刀身和日本武士刀有些相似,但是比起日本武士刀要厚重许多,尤其是刀脊,这样的设计更加有利于劈砍,军刀的寿命会更长。只是这样的设计,刀的重量也会大上许多,骑兵作战可以凭借马力,用这样的军刀没有任何的问题。如果是步兵作战,使用这样的武器就有些太重了,体力不好的士兵根本用不了这样的军刀。

刀身很明亮,给人一种异常锋利的感觉,武栋用力一劈,前方传来一道锐响。

“你们设计的军刀有没有交给骑兵去实验?”武栋将刀收起来,然后冲着车间的负责人道。

车间的负责人急忙道:“大都督,我们车间中十余名各族制刀名将,一共设计了二十多把骑兵军刀,这二十多把骑兵军刀全部送到了前线韩世忠将军的部队中,经过韩将军军队的试用之后,眼前的军刀他们最为满意,所以我们就开始大力生产眼前这种样式的军刀。”

武栋点了点头,道:“刀的质量如何?锋利度、硬度、耐用度比起大宋朝、契丹人或者是女真人的军刀如何?”

车间负责人道:“大都督,我们的军刀完胜各国的军刀!我们的制刀名家来自于各国,都是各国最优秀的工匠,他们合力设计出来的军刀绝不是其他国家的军刀能够比拟的!我们在大量生产之前,曾经和各国的军刀、盔甲做过比较。大宋朝一般是使用长矛,军刀很少,他们的军刀和我们的军刀互相劈砍的情况下,一般五六下就能够被我们劈断。契丹的军刀要好上一些,但是顶多十来下,他们的军刀也会被劈断。女真人的军刀大部分都来自于契丹,他们的军刀和契丹人的军刀也相差不远。最近这半年来,我们一直在不断的改进制刀工艺,各个环节上都讲究精益求精,我相信我们在每一个环节上都会超过其他国家的。”

“现在的产量有多少?”武栋点了点头,又道。

“从正月份到现在,我们已经生产了一万把军刀,前段时间已经全部送往辽东韩世忠将军的军队中。现在我们正在大力提高产量,希望能够做到一个月2000把。”车间负责人道。

“你们这边有没有试验场地,我想要亲自试一试眼前的军刀!”武栋道。

“大都督请给我来。”车间负责人道。

武栋想了想,让跟自己而来的卫兵也各自拿上一把军刀,到前面的试验场地去试一试。

前方的试验场地有各种实验材料,有大宋、契丹、女真的盔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