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2/4页)

也不得而知,数日之内,可见分晓。”袁绍道。

“此等索杂之事,以后本初就不必通报本将军了。”何进不耐烦的挥挥手道。

袁绍刚刚要说出的话又硬生生吞回嘴里,心里一片不爽,但还是振住精神应道:“明白了,将军。”顿了顿又接着道:“不知将军时下如何安排何城令?”

“今日已晚,你使人让其明日过来一趟,本将军也早想见见自己妹夫了。”说到何晨,何将烦躁之色才有少许退去。

“将军,此事当快刀斩乱麻,如今何城令兵将已至,恐不宜久呆。早在两日之前,京都已谣言四起,言将军有不臣之心,众人皆疑。如若此事再不快点解决,只怕一来有损将军清誉,二来张让、段珪、赵忠等辈有更充足时间准备。”

何进闻言怒目圆瞪,两眼杀气腾腾,狠狠踹了脚椅子,厉声大怒道:“此必是阉人传谣,想我何进忠肝赤胆,一心匡扶汉室,岂容小人到处诬蔑。”

“将军忠义,下官们自是明了,只是怕终有愚民蒙蔽,不知所然啊。”

“知道了知道了,本将军自有分寸,本初你先退下,有事明日在议。”何进变的有如暴躁公牛,来回不安跺步道。

“诺。”袁绍看着何进依然有些犹豫不决的表情,心里叹口气,黯然退下。

第二卷 京都风云 第十一章 妈的官都比老子高

何晨远远的便下马,把缰绳交于晏明。

何进自加封大将军以来,圣恩眷隆,哪怕灵帝去后由何太后把持朝政,何进依然权倾朝野,声势还更上层楼,如若不是宦官营党相抗,朝廷几乎就是他的一言堂。而大将军府前一条街,文官过而落轿,武官来而下马,更是彰显其显赫荣耀。

来的路上,何晨脑里就百旋千转,思考过无数问题。眼见灵帝已入殡,何进被假诏杀害的时间步步逼进,自己不能不多考虑一些问题。

如果,自己这个小小的宛城令能煽动历史翅膀,在这一轮对峙中,能保下何进不死,尽杀中常侍,那么毫无疑问的是,董卓便无法进京,更无法挟持另立少帝刘协。那么就可避免汉室分崩离裂,诸侯并起争伐的时代。但是这样一来,汉室极可能就覆灭不了,除非何进真的是人心不足,欲想黄袍加身。那么短时间来看,自己便要活在何进鼻息之下,何进一日不死,宛城乃至南阳,就一日不能为自己掌控。想完成系统任务更是遥遥无期。

第二种可能,就是照着史书记载进行,何进死,董卓进,十八路诸侯勤王进京。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自己要考虑的是如何能在董卓进京后,好好的活下来,并且能捞得更多好处。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极难。以自己区区不过三千步卒,如何能抗的住董卓西凉过万铁骑?加上他沿途招募的关中骁勇之士,并州能征善战的游牧骑兵,几乎活生生就克死自己的步兵军团。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收编由吴匡、张璋所率领的何进精锐部曲加强自身守力,然后退守轘辕关,再联合天下诸侯,一同讨伐董卓。这样一来,自己名声有了。二来何府擎天大柱皆倒,自己能顺利接收南阳郡,而且进可以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退可安居南阳图谋八郡。

但无论日后京都是什么走势,张让、段珪之辈,绝不能让袁绍手刃,何晨总感觉董卓进京,何进身死,与袁绍脱不了干系。这个想法绝对不是无的放矢,首先,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汝南袁氏,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可谓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而袁绍虽然是庶出,并且过继袁成一房,但由于自小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爱。凭借世资,年少为郎,袁绍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自然眼高于顶,对于宰猪杀狗出身的何进以外戚之势掌管西园八校尉兵权自是不满;其次何进为人性格暴燥,色厉胆薄,无论朝堂之中,还是私下相处,对袁绍指手画脚,常有恶言,久之反感。

有了这样的前提条件,那么接下来的事情便可顺理成章。何进一死,袁绍便可凭自己中军校尉身份,加上袁家在背后推波助澜,领西园八校尉兵权不在话下;其次,何家一去,又有袁氏一族支持,加上手握兵马,袁绍自可取代何进朝中地位,把持朝政。第三,假借何进身死一事,名正言顺诛杀宫中中常侍,不但能给何进报仇,堵众人悠悠之口,还可名扬天下,获声名清誉,当真是一石数鸟之计。

何晨甚至认为,中常侍诈诏,何进进宫,都是袁绍一手安排促成的。想到此时,何晨心里一阵感叹,天下英雄个个不易之辈,何进啊何进,你虽贵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