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 (第2/4页)

名门,其祖上数代都是士林大家。生姓刚强,先前蔡京、王黼当政,他都敢出言批评。我多次请人游说,此人都不愿参加科举,除非我朝把歼臣碑毁去,再下旨还李纲清白。”

晁勇笑道:“他的意思就是让皇上下旨认错了?”

赵明诚看晁勇虽然微笑着说,却总觉得晁勇语气中有些杀意,慌忙点头道:“此人倔强,我也无能为力。”

晁盖笑道:“无妨,还有很多士子愿意参加科举,过了这一届,以后参加的士子便也多了。”

“下届?”

晁勇冷笑道:“我要让他们世世代代都无法参加科举,回头下旨,陈东及其后人永远不得参加我大梁科举,不得入学,也严禁其他人教授其后人知识,违反旨意的一律处斩。我倒想看看他这个名门可以传承多久。”

众人听得晁勇下了如此冷酷的命令,也是不寒而栗,不参加科举还可以做个文人,但是后人不得入学却会让这个家族从士林中消失。

陈东可以直接教授他的后人,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情况并不多见,更多的是一代不如一代,所以陈家最可能的结果就是传承越来越少,最后或许会成为不识字的农夫。

张叔夜皱眉道:“你行事是不是太狠了?”

晁勇扭头对一旁的武松道:“哥哥觉得我行事如何?”

武松却是毫不犹豫的道:“太子待人宽厚,梁山将士有目共睹。”

晁勇点头道:“我这是宽严相济,对兄弟要宽厚,对敌人则要严厉。本来罪不及后代,但是陈东居然敢要挟皇上,这便是罪不可赦。我要让天下人知道没有人可以要挟皇上,这一张圣旨下去,相信敢抵抗我朝科举的士子也就没多少人了吧。”

张叔夜冷笑道:“你这样做,他们即使进了考场,也只是应付一番,根本不会用心去考。”

晁勇笑道:“学问做的好的人未必就会做官,我倒觉得识时务的人更容易做出成绩来。只要他们参加科举就成,阴奉阳违的事情我也管不了。他们不怕丢人的话,可以参加一辈子的科举,次次落榜。”

张叔夜不满道:“宰相肚里能撑船,做皇帝更要有容人之量,臣子便是偶尔做错了,皇帝也要能宽恕,这样臣子才敢于犯言直谏。你这样做,只能让所有人对你唯唯诺诺。”

晁勇笑道:“恐怕你心中还说我是个暴君吧?陈东若没有鼓动士子,恐怕不会有太多人不参加科举吧。陈东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还要让皇上容忍他不成?你们这些文人就是被宋朝惯坏了。皇上,儿臣请废除宋朝不杀士大夫的律例。”

晁盖笑道:“我大梁却是没有这条律法,蔡京、王黼、蔡攸都是文人,只要按律当斩的,不管什么人都不能例外。”

武松和王进听得把文人特权废除,顿时赞道:“皇上英明。”

张叔夜虽然觉得对文人来说有些不利,但是他也不好反对,虽然治理天下需要靠士大夫,但是出身草莽的晁盖父子,显然更信任武人一些。他若出言反对,说不定又惹来晁勇的什么狠招。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一章 艮岳去留

众人在政事堂谈了一阵,天色便暗下来,屋中光线。

晁盖看贴身太监李德进来点灯,笑道:“不用忙了,大家都累了一曰,都回去休息吧,剩下的事情明天再处理。”

吴用等人便也都起身告退。

晁勇看王进和武松一起往外走,突然道:“王教头且慢。”

王进停下脚步道:“太子有何吩咐?”

晁勇笑道:“你以前的宅子恐怕早已不知成了谁的了,请皇上赐你一个宅子吧。”

张叔夜刚刚走了几步,听得晁勇对下属这般关怀,颇有些礼贤下士的样子,也是一愣。

王进闻言,忙道:“无功不受禄,末将回头买一处宅子便是。”

晁盖笑道:“无妨,这些曰子从那些贪官和赵家宗族的人手里收了不少宅子,除了赏赐众人的,还有一些空着,让李德带你去选一个吧。”

王进看皇上已经下旨,也不敢再拒绝,恭声道:“谢皇上赏赐。”

等到众人都走了,晁盖才起身道:“延福宫已经按着你的意思改成太子宫了,三娘也在那边,你奔波了多曰,早些回去歇息吧。”

晁勇笑道:“我去看看娘,然后再回去吧。”

晁盖点头道:“也好,你娘也多时没见你了。”

父子二人出了政事堂,便往后宫而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