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部分 (第2/4页)

产量大,一亩能收货三四石。五万石大概也就是大户五百顷土地一季的租子,江南有千顷良田的大户都不少。若不是江南连旱两年,又战乱不断,江南的粮价也不会这么高。十万贯、五万石粮食对他们来说不算太多,但是他们也不是傻子,大梁的爵位基本没有什么特权。以前或许他们为了讨好朝廷,还会出钱粮买一个爵位,但是大梁大赦天下后,他们也不用担心过往的罪过,还愿意买爵位的恐怕不会太多。”

宋朝时候商人的地位已经得到了很大提高,不少朝中高官都是商贾之家出身。加上宋朝宗室泛滥,很多商贾都出钱娶宗室女子,把自己弄成皇亲国戚,同时得到一些虚官。

商人习惯花钱买地位,但是宋朝时候娶一个宗室县主也不过几千贯,地位高些的也不过几万贯。在什么都可以标价的商人看来,大梁一个男爵十万贯无疑要偏高了一些。

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一次财富的重新分配,虽然不能把天下财富均分给所有人,但是却可以让多数前朝富户破产,代之而起的是新朝权贵。否则富户不断积累,很可能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到时难免产生干政的心思。过去商业不发达,中原没有大财主,但是却有豪门大姓,他们的财富就是大量土地和族人。因此唐朝才大肆打压大族,让大族分家。经过唐朝的打压,过去在地方只手遮天的豪门大姓都消失了。

但是宋朝却产生了新的不稳定因素,那就是豪商巨贾,家财动辄几十万贯、几百万贯。良田千顷的地主也多的是,而且因为占城稻的引进,亩产大增,一年租子动辄几十万贯。同样的土地,宋朝收获可以达到唐朝的二倍以上。单论财富,宋朝的寻常地主都不逊色于唐朝传承几百年的豪门大姓。

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一定就是朝廷的功劳,而是整个人类的进步。如果和其他国家横向比较,提高的更多,才能证明朝廷的功劳,只是纵向比较,翻旧账的话,没有民族在原地踏步。

北方的大户被清理了大半,但是江南的富户却是被大赦了,而江南的富户比北方要更多。大梁自然不会让这些大户无限制的扩张,否则用不了几代,这些富户真的要富可敌国了。

北方已经开始拍卖土地,但是晁勇出征前,朝廷就决定暂时不卖南方的土地,江南的土地要留着慢慢分给退役的将士,否则很可能出现一个县的土地都是一家的,这是大梁无法接受的。

朝中众人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过去的官爵可以免除劳役、税务,但是大梁已经免除了所有劳役,税收也只剩商税,却是无法再减免。政治特权也不可能给,既不想给特权,又想卖爵,着实难住了朝中众人,最后还是晁勇想出了主意。

晁勇笑道:“东京会开办一个贵族学院,只有有爵位的人才可以入学,院正就是我。”

宗泽闻言,也不由双眼一亮,道:“太子传授学问?”

晁勇点头道:“贵族学院的所有课程都将由我亲自制定,经义、物理、数学、骑射等等,我会不定时去授课。我的子女以后也会在贵族学院学习。”

其实晁勇很早就有给自己子女规划课程的想法,他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自然不会让他的孩子只学诗书经义。

一旦天下一统,他的子女数量一定还会有爆发姓的增长,光是他的子女可能就能组成一个学院。一旦开讲,梁山老兄弟也一定会动心,他也不好办成皇家学院,拒绝梁山老兄弟。索姓就办成贵族学院,反正梁山老兄弟不会没有爵位。

宗泽笑道:“好,单是这个好处就可以让天下富户趋之若鹜了,即使他们自己不要,也一定会给自己的子女买一个男爵。”

说着又摇头道:“这个消息一出,天下富户家宅不静了。”

晁勇也知道这个问题,富户妻妾众多,不光是嫡子庶子争斗,就是亲生兄弟争斗都很激烈。

男爵的身份不值钱,但是进入贵族学院的机会却十分难得,无论是太子亲自制定的课程,还是结识学院中的高等贵族的机会都十分难得。

完全可以想象,为了抢这一个名额,富户家中一定会鸡犬不宁。

晁勇笑道:“这个我就管不了了,梁山老兄弟的庶子以后都不一定能得到爵位。或许有财主一口气把所有孩子都送进贵族学院呢。”

宗泽点头道:“或许还真有,若是我有钱,一定会把所有孙子都送到贵族学院去。”

晁勇笑道:“以宗大人的才能,必能把江南治理的井井有条,到时朝廷少不了你的官爵。不过这次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