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 (第1/4页)

燕弘信,韦文振抢马而走。可惜没走多远,就被精于弓箭的咎君馍射杀。

得到了齐州兵权的李估软硬兼施,齐王府和齐州的官员被处决了几今后都倒向了李佑。于是李估开始设置官员:上国楼、弄府仪同三司、拓东王、拓西王等不一而足。大开府库赏赐有功人员。

又把周边郡县的老百姓弄进齐州城分发武器铠甲,充作军队,命人练。

看着“兵强马壮”的齐州兵。李佑信心十足,与都被封为大官的燕弘亮等人宴饮取乐。得知太宗皇帝派兵部尚书李劫发周边九州之兵灭之时,燕弘亮一边躺在歌妓怀里一边举着酒杯道“王上不必惊慌,我等一边喝酒,一边出刀就能把这些杂鱼清除干净。”

可事情并不是他们想的那么简单。李劫还没到,青、淄两州的府兵已经开进了齐州境内。齐州府兵曹参军杜行敏暗中接连齐州府兵杀掉了王府外围的李佑死党,把王府团团围住,命令李佑出来投降。

李佑看到这次如同儿戏的起义这么快就玩完了倒也不含糊对杜行敏道“我就是不出来。你能把我怎么样?”

杜行敏好笑之余说道“你以前是王子,我不能把你怎么样。现在你是国贼,你要不出来也行,我让人放火烧了这里。你们就等着火化吧。”

李佑看了看身边的人说“让我出来也行,不过你要答应不杀燕弘亮兄弟两个”我就投降。”

等杜行敏答应后,李估亲自开了王府大门。杜行敏将燕弘亮兄弟的双眼剜去,其他的人全部打断腿后砍死。

李佑被押入京师后被赐死于内侍省,同党四十四名主犯被斩。从犯被敕放。阴妃也因此事牵连被降为殡,独自老死于春秀宫中。而治书御史阴弘智被处帜面刑官按照惯例问道有冤情否。阴弘智脸愤恨 夭冤!有恨!”。

轰轰烈烈的一场叛乱闹剧随着几十颗人头落地于贞观十七年二月草草收场。

李佑被处死后,在京的几位王子的表情不一。太子承乾面色如常,只是在无人的时候低声说“活该!”

魏王泰听到后当着众人面挤出几滴眼泪。

回到后宅后嘿嘿而笑道“如此蠢材!不死才怪!”

吴王李恪却是轻叹一声,道“搞不清自己的位置啊!”想起当初麦仲肥的言语更加感激。

晋王李治则难过了好几天。私下对身边人说“他怎么这么笨?死,的真是莫名奇妙

四月,魏王泰的《扩地志》成书,泰献于太宗皇帝。太宗大悦道“这《括地志》编写得很不错!五百多卷的篇幅,全面叙述了本朝建国以来政区的建置、沿革,对各地山岳、河流、人物、风俗、物产等都作出了详细的介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很有文采,还有益于朝廷卓握各地的情况。”太宗一边翻书,一边满意地看着站立在下的魏王泰。高兴之余将东都洛阳的著名名胜洛水池封给他,成为著名的魏王堤。这样的特殊的待遇,诱发了太子李承乾的醋心,也让一些大臣不满。于是包括魏征在内的很多人都对李泰有怨言,在太宗皇帝面前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这太宗皇帝虽然英名盖世,但是在这件事上却很护犊子,太宗大怒。把一些大臣叫过来怒斥,说:我就是喜欢李泰!李泰是龙种,你们得尊重!搞得大家很无趣。

李泰更是恃宠而骄,也想试试自己有多大的能力,顺便整整那帮和自己唱反调的大臣。私下见太宗皇帝哭诉“儿臣不知道为什么得罪了众大臣,朝中三品以上的大臣对待儿臣就像是对待空气一样,视而不见,如此轻贱儿臣是对父皇的大不敬,应该斥他们一下

太宗皇帝最是听不得儿子的哭诉,大怒(又见大怒,看来太宗皇帝有脑血栓的前兆)把三品以上的官员召集来,满脸怒气地责问道:“隋文帝的时候,朝中一品以下的官员经常被亲王折辱。那不都是天子的儿子吗?隋文帝的儿子敢那样,联的儿子为什么不能?只是联对儿子管教得比较严格,他们才收敛自己。听说你们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轻视诸王,如果联纵容他们,你们还不是要受辱吗?”

房玄龄等人看到太宗如此生气,都吓出一身冷汗。不禁诚惶诚恐。连忙跪下谢罪(哎!人老三不怪:贪财、怕死、不瞌睡)。大家都明白太宗是为了魏王,别的人他不会生这么大的气。

只有魏徵,并不谢罪,正色说道:“臣以为当今群臣,一定没有敢于轻视魏王的。”众人都心中一紧,魏徵不仅要进谏,还直接将魏王提了出来。

“以礼来说,陛下的朝臣和陛下的儿子是平等的。《春秋》上说,周王属下的人员虽然地位微下,但班次却在诸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