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 (第1/4页)

范技巧。

可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需要经验,需要不断的摸索总结,成熟的行之有效的方案才能搞出来。问题是白起会给朱可夫足够的时间来研究自己的部队吗?会让苏军在不断战斗中学会战斗吗?答案不言自喻,在德军的全力施为之下,苏军欠缺的将永远欠缺,白起不能放任自己的对手不断地强大。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他就深知其中道理。长平之战中对阵纸上谈兵的赵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假以时日,此子腹中经纶若是有了实践的结合,鹿死谁手还未可知?所以对敌人手软就是对自己心狠!一定要趁你病要你命!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先帝这句诗很好的说明了德国空军目前的状态。他们必须要牢牢的把制空权把握在自己手中,狠狠的打击羽翼未丰的苏联空军,永远把他们限制在童年时期,不让他们长大!这段时日里,天上任何的飞行物都要经过自己的允许才能够存在!

其实对于进攻中的苏军,这诗句也同样适用。攻击一方必须要坚决,快速,凶猛。如同苍鹰搏兔,猛虎扑食一开始就要使出绝招、用出全力、以最快的速度制敌于死地!苏军领略到了集中兵力的原则,领略到了时间效率的原则,唯独没有领略到分寸的原则!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不慎超过了这个“度”就要受到惩罚了。苏军往往对此置之不理,他们知道无非是付出更多的生命,付出更多的鲜血就会填补自己的不足。这样的做法导致了战场上苏军伤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很多新兵蛋子在第一次战斗中就永远的失去了成长为老兵的机会。那些老兵油子门也因为连日苦战而精神疲惫。导致战斗力下降的很厉害。但是这些弊端都是可以弥补的,因为苏军人多!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多得是!全国战争,全民战争早就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了。毛子们已经付诸于实践!

认清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朱可夫再一次的充满了信心。接下来的战斗就是他在战场上检验他的新战术的时刻。面对德军貌似最后的一道防线,朱可夫激情澎湃,万丈豪情,他要用自己手中50余万大军把德国人牢牢的包围在这个孤城之中。进攻受挫那就暂时消停一会,他命令部队原地布防,用一条条的堑壕,一道道密集的铁丝网、地雷带、外加50多万大军把30万德军困住。攻不上去,我守还不行吗?我守在这里把你困死!

他丝毫不担心背后的中央集团军群会与六集合并一处,前后夹击自己。因为苏联顿河方面军,草原方面军等数个方面军正在积极的向中部靠拢。到不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来的时候,苏军强大的兵力就能够把六集给吃掉了!

早在第一次莫斯科之战时,朱可夫就成功的用防守战术把老古的第二装甲集团军给拖垮了。要不是那时候苏军的机动能力有限,差一点就捉到老古的痛脚了!所以朱可夫对自己的防守技术还是有自信的,至于斯大林同志的进攻命令,那是自己需要解释的。好在自己的进攻逼迫德国空军没有余力去攻击莫斯科,最起码最低限度的目的达到了!

战苏联六十二节:帮倒忙?

朱可夫这样想实际上是他自己一厢情愿的“意银”而已,毕竟他的这种判断只是基于有限事实的一种推测。苏军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坠毁在克里姆林宫里面的火箭弹做出的结论是否科学?德军在图拉近郊的野战机场是否就是德军火箭弹袭击莫斯科的基地?这两种推断都是没有很确凿的证据的。他之所以敢于违背斯大林的命令,下令部队停止进攻的脚步主要是基于实际情况,因为再这样打下去的话,没准苏军这一点家底就要全部消耗在这里了!现在好不容易积累的一点力量不能这样无限度的消耗,朱可夫深知目前的苏军实在是输不起了,因此无论如何都不能超过这个限制苏军的“度”!

相比德军看起来源源不断的后劲,毛子们尽管深具前赴后继、赴汤蹈火誓死不退的作风。内里却已经是外强中干,摇摇欲坠了。德军飞机全方位的攻击能力实在是令人不爽,就似一把高高地悬挂在头顶上的利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斩下!他们对于德国人几个月之前的战略大轰炸记忆犹新,莫斯科近郊铁路被彻底破坏的前车之鉴也犹在眼前。所以朱可夫的危机感一直是很强烈的,撤出进攻转为防守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白起没有预料到苏军几如狂风骤雨一般的进攻能够说停就停,这让他深感意外!看起来朱可夫这位指挥官还是很有几分能耐的,他对于部队的控制可以说是令行禁止,如臂使指一般。就在这个苏军一只脚已经迈进圈套的时候,朱可夫竟然硬生生的刹住了脚步!这一招让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