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 (第1/4页)

南北夹击罗克索夫斯基的战斗只是第一步。德军装甲部队开始分成好几个梯队开始了进攻。有若干梯队的战斗队形的优点是,队形纵深较大,能及时支援第一梯队。此外,这样便于变更部署和在主要突击方向集中火力,主要突击方向几乎不是固定的,虽然战前已经选择好。但是这个方向还是需要常常在战斗过程中才能确定下来。

德军装甲箭头的第一梯队往往是虎豹混杂着的,因为两种坦克的机动能力非常好,不虞战斗速度打不出来。经过改装的加厚装甲往往能够抵挡苏毛子高密度的打击,第二梯队射程很远。威力可观的88毫米自行突击炮能够保持一直对敌人的火力压制。88毫米炮弹威力很强,对敌军阵地上的防御工事有很好的毁坏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厚达一米的混凝土工事两炮过去就能击穿了。

无情的战争规律要求迅速歼敌。一切行动都要为在最有利的条件下使用武器并发挥其战斗威力而提供保障。使用优良武器进行有效的射击,德军坦克射击效果一般优于苏军。其原因是德军良好的射击训练以及其坦克炮高超的弹道性能;当然性能很好的火控系统也是原因之一。本来卡尔蔡司这种优质的光学仪器就让德军占优势了。更别说大阿福借鉴后世坦克的猎歼模式开发的光电集成火控系统了!在德军换装新坦克之后,由于坦克炮威力加大,炮弹装药的质量改善,身管加长以及采用新的无壳弹,使得德军坦克炮的威力大大提高。当老虎及豹三坦克在开阔地形上进行战斗时,一般在1500~2000米或更远的距离上即开始射击。其高超的射击精度每每让苏毛同行们束手无策,只能被动挨打。

这次战斗中德军坦克表现出来的战术素养很快就让毛子们悲剧了。在轰炸之后的炮击烟尘尚未落下之时,德军坦克就已经出现在了苏毛阵地的面前。钢铁怪物以雷霆万钧之势压上来。苏军步兵那几招反坦克手段根本就不够看的。自从开始战斗以来成为尝过德军坦克突击滋味的他们一下子就被打懵了!后退又不是他们所提倡的,他们只好跟阵地共存亡!

结果自然是凄惨的,一波又一波的德军坦克喷射着死亡的火焰,战壕里边的苏毛步兵一个个的被击中倒地。20榴弹不断的在苏军士兵之间爆炸,万恶的小钢珠又一次发挥它们致命的能力!

苏军因为是进攻作战,因此他们的防御工作做得比较差。以至于德军坦克部队突然杀出来的时候,他们只好无奈的接收被动挨打的一边倒局势。

两路夹击是德军管用的招数,只不过德军的这两道铁钳却是不一样的。北边的那一道是铁毡,后面的两支德军伞兵精锐那就是铁锤!他们的突击炮突击能力毋庸置疑,这是新装备发下来之后他们打得第二次战斗。前一次打布琼尼的时候积累的战斗经验正好在罗克索夫斯基身上发挥一下。

60公分的宽阔履带对比12吨的车重来说是高性能。就算是松软的雪地上新型三突也是如履平地。在泥泞的路面也能够进行快速机动,对比毛子的重型型坦克其机动能力要好很多。

回忆当初,每当春秋两季来临,道路上到处是积水的坑洼,人员的两腿和马匹的四肢都沾满了污泥。车辆在泥泞里行驶,常常陷下半个轮子。即使是坦克发动机也时常无能为力。德军士兵同东线的大自然展开了英勇的斗争。陷在被冲毁的道路上的车辆的驾驶员。甚至为了防备神出鬼没的苏联游击队袭击,整个星期不能出驾驶室。千百台车辆和它们的驾驶员只能靠空运补给。摩托车通信兵创造了奇迹。在这种情况下,德军士兵发挥了使人难以置信的创造才能。他们出自高度的责任感。发挥了互助友爱和英雄主义精神。这一切在白起来到之后都有了改观,德军士兵的作战能力提高了不止一倍!因为这些个困扰他们的因素都没有了。

紧跟在新型三突后面的是多管迫击炮,照理说伞兵这种兵种不该有射速很快的炮兵的。只是德国良好的空运能力足以保证这种武器的大量消耗。德军60毫米迫击炮才得以拥有持续的火力密度。德军南边这一路的炮兵火力就指着它们了,而60毫米多管迫击炮也是表现出了他的能力。密集的弹着点几乎让新型三突的前进路段平坦无比,堪比喀秋莎的打击能力实在是让苏毛步兵胆寒!

火箭弹攻击让朱可夫所部举步维艰,他们不得不接受失败的命运。任何人面对这种大杀器也是毫无办法的,东、北部两个大方向上拼命进攻的苏毛子就这样被遏制住了。突然增加的重火力让朱可夫很纳闷,他不明白为什么已经是逐渐熄灭的德军炮兵火力会起死回生。他仔细的思考之后把原因归入了这是德军准备在南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