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 (第1/4页)

叫府上奴才说,那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福晋就是顶顶体恤人的性子。

至于爷,看似宠妻宠到没原则,其实他心里有杆秤,府上很多事都是爷在做主,福晋要任性也不行。他俩挺会互相迁就,大婚之后不是全然没有摩擦,每回有谁不高兴了也撑不过半天,没多会儿就过去了。

要说九爷有哪里不好,大概就是没啥大志向,别人想夺嫡,想封王,想建功立业,想手握重权……他对这些都没感觉,平素怎么痛快怎么来。

别家皇子倒是总在背后腹诽,说老九白白占这么多资源,占着茅坑不拉屎,还不如趁早让出来。

自个儿府上这些人都觉得挺好,主子安分不搞事还不好吗?

他要是太上进太有追求那不是把阖府上下的脑袋全拴裤腰带上?

……

这么好的天气,铁狮子胡同里头,瑞郡王府两位主子偷得浮生半日闲。

可也不是人人都能静下心来享受灿烂春光,譬如雍郡王府上,董鄂格格简直要疯了。

难道是老天爷诚心不让她好?

说好的上辈子太苦,这辈子给她机会补救,怎么重活一世比之前还要不如?

要说她上辈子,顶多也就是同胤禟之间没啥真情,嫡福晋的体面总归没少,再有就是因为胤禟站错队,连带着阖府上下都倒了霉,在栽跟头之前,有好些年她还是挺风光的。

可眼下呢?

拼老命进了潜龙邸,结果就从这里开始,轨迹变了。未来的雍正皇帝完全看不出有争的苗头,他安居户部,没展露出任何野心……太子明明应该同康熙生出罅隙,他们父子感情却顶顶的好,没听说有任何矛盾。

她要是没记错,康熙四十六年各方最多不过小打小闹,老大老八出局都在那之后,结果眼下才四十一年,这俩已经没戏了。

太子一家独大,别的皇子全都难成气候。

这是见了什么鬼?

这样下去雍正还能登基?

最让董鄂氏想不明白的还是同胤禟相关的事,上辈子到新皇登基,翊坤宫那位都在妃位上,她现在却已经是皇贵妃了;上辈子胤禟根本没封过郡王,他现在已经是了!……

凭什么呢?

上辈子她跟着胤禟吃够了苦头,换做富察氏就天天享福。

都说九福晋嫁过来是进了福窝窝里,她听了只想呵呵。

说得好像谁没做过九福晋似的!

所以到底是见了什么鬼?

她当真重生在正史里了吗?

难道这是谁他娘瞎写的野史?

或者是她误解了天老爷的意思?让她重生不是踹了胤禟投奔胤禛,是让她死心塌地跟着胤禟?对她的补偿是改变胤禟倒霉悲催的命运?

要是这样,董鄂氏真要哭瞎了。

她将美好人生拱手让给了富察氏,都是她沉不住气作的啊,现在想想,为啥一定要投奔新皇呢?老实做九福晋让胤禟远离老八这个祸害不就得了吗?

只要一想这些事,董鄂氏胸口就疼,闷着疼,钝钝的疼。

三年之前,她重生回来的时候总嫌上辈子没操持好,她拟定了各种计划,这辈子非得做那人上人。

这才多长时间?她已经比上辈子还不如了。

在雍郡王府顶着个格格的头衔,无宠无嗣,最绝望的是她还没看出郡王爷有夺嫡的想法宫里乌嫔就毁容破相了。就乌嫔这样的能做太后?有这么个额娘,胤禛还有什么指望?

胤禛没了指望,她呢?又该何去何从?

第157章 唏嘘

甭管董鄂格格多不甘心; 日子照样得过; 再者说; 她不过是个没上玉牒的侍妾,谁会在乎她的心情?

这两年前朝总不安稳,又因为天灾频发; 胤禛在户部做事的时间长; 每每回府都累得提不起劲; 哪还有心思均分雨露?

从前是因为有德妃指手画脚,纵使他没多大兴趣到时间总得往后院去; 自打德妃毁容破相降做乌嫔,她就极少踏出永和宫,乌喇那拉氏过去请安也总是不见; 多数时间连样子也懒得装; 极少数时候会使嬷嬷递个话,让做福晋的把后院管好; 让侍妾多生给胤禛开枝散叶云云。

四福晋当面全应了,回府之后该怎么着怎么着,她料定乌嫔一颗心全扑在脸上; 还在做梦想恢复容貌; 压根没工夫去管不得宠的儿子的事。

胤禛乐得如此; 自打额娘不过问,他踏足后院的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