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 (第2/4页)

下官这就去安排。”

“好。你去办吧。”

李潜起身刚要离开忽然想起一件事,“李尚书。这事肯定瞒不住别人。若有人找你说情,你也不好拒绝。不如这样,下官给李尚书留几个名额,尚书以为如何?”

李靖听了高兴不已,看李潜的目光也多了几分欣赏。李靖家里也有商号,做的是贩卖酒的生意,长安每年消费的酒至少有三成出自李靖家的商号。草原苦寒,突厥人嗜酒如命,因此酒也是突厥人最喜爱的东西。李靖本人也不是古板的道学先生,有钱赚而且是合法赚钱的生意他为什么不做?

李靖摆摆手,“给李某留一个就好。若有其他人来找,李某就让他们去找你。你不用看李某的面子看着办就是。”

这便是李靖的高明之处了。他是兵部尚书,李潜是他的属下,若李靖硬插手此事,虽然李潜嘴上不说但心里肯定会不满。现在他只要一个名额,剩下的都给李潜分配,无形中让李潜觉得受到了赏识,而且别人去找李潜,李潜若给了,别人会觉得是李靖的面子,若不给也是李潜得罪人与他李靖没关系。况且能与突厥贸易的名额就那么几个,无论给哪个商号都会得罪那些没得到名额的商号,那些商号背后的靠山肯定会心生忌恨。李靖将此事推给李潜,惹人忌恨的自然就是李潜了。

李潜不是不知道李靖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李潜也希望自己能分配名额。因为他也有许多人情要照顾。比如柴绍、程咬金、秦琼等人,还有就是那些准备与驿站合作的商号。若李靖控制着名额,他如何还人情?所以李靖的做法对李潜而言乃是皆大欢喜。

早在二月初梁兴财就回来向李潜回报,说他找了二十多家商号,其中愿意合作的有七家。李潜听了大喜,这七家商号加上四海、盛元和茂源正好十个商号可分别负责天下十道。李潜琢磨想让这些商号死心塌地的跟着他干必须得给他们好处。可在钱庄没有开展之前如何给他们好处?让他们知道跟着自己干有钱赚?李潜正发愁,就遇上购买战马的事了。于是李潜没有大肆声张,悄悄向柴绍、程咬金、秦琼、屈突通等人通了气,将人情卖给他们。送完人情还剩下五个名额而商号却有七个如何分配?

'奉献'

第一六〇章兵出马邑

第一六〇章兵出马邑

李潜与梁兴财商议之后,认为岭南道路途遥远,即便给他名额来回折腾也做不了几次生意,白白浪费了机会,可以不用考虑。李潜此前帮了裴玉儿一次,这次没必要再照顾她,也可以不用考虑,这样五个商号的名额就定了下来。

二月十二,李潜面奏李世民,将与商号合作的事详细禀告他。同时也向他说明,为了提高合作商号的积极性,准备让他们在与突厥人交易战马的生意中分一杯羹。李世民认可了李潜的建议,命令李潜尽快筹备。

二月十六,李潜分配完与突厥人贸易的名额。很快十多个商号的数十只商队满载着货物冲向草原与突厥人做生意。起初突厥人还担心大唐会趁机落井下石中止贸易,谁知大唐不仅没中止贸易,反而让更多的商号来草原做生意,突厥人立刻乐的合不拢嘴。于是大唐的商号用一车车粮食、酒、布帛换回了一匹匹优良的战马,然后再转卖给朝廷充实到大唐的军队中,大唐军队缺马的状况很快得到了改善。

贞观三年四月,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准备,推行民邮和客舍的条件已经具备。李世民下诏,特准全国驿站向民间开放。客舍由驿站和民间商号合作经营。同时,民邮也正是开通。李潜作为负责驿站事务的驾部郎中,小小的假公济私了一次,通过驿站寄出了第一封私信。

这封信是写给梅宗际的。这些年梅宗际一直在江南居住,而李潜也太忙没时间去看望他。以前都是派人送信和东西以表孝心。这次通过驿传来寄信,一来是表孝心,二来也是想试试民邮与专门派人前往在效率上有多少差距。

李世民得知民邮开通,极为高兴特地写了几封信给现在各地做官秦王府出身的旧人叙叙旧。有李世民的带头,文武百官也纷纷效仿,通过驿传系统寄出去私信。起初,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应景讨好李世民。不过,试了几次之后他们发现通过驿传寄信的确省事多了。文武百官里大多数人都不是长安本地人,虽然他们到长安上任时都带着家眷,可家乡还有许多亲友故交。以前要想跟他们联系得专门派人去,极为耗费人力物力(当然,不否认某些官员在民邮没开通前就假公济私,不过那毕竟是不合法的)。现在只需花上很少一点钱就能与远方的亲友联系,何乐而不为呢?

李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