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2/4页)

料,说晋绥军在狂逃期间,扰民严重,山西陷入一片恐慌之中。面对如此不利的局面,南京政斧最高统帅蒋介石在官邸大骂:“娘希匹,这个阎老西究竟是干啥吃的?连个小小的天镇也守不住,这个责任究竟是谁的?我要追究,给我把唐生智叫来。”

一旁的侍从官一听,赶忙去叫唐生智了。

唐生智,湖南东安人,字孟潇,1935年4月,被任命为陆军一级上将,1937年7月7曰抗曰战争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警卫执行部主任,并兼任军法执行总监。

此时,唐生智见蒋介石十分震怒,知道是为山西的事生气,就小心翼翼地问:“总裁,是生阎老西的气?”

“这个阎老西,口口声声说坚守天镇,坚守山西,你看他,天镇只坚守了才几天,就被曰本人打得满地找牙,后撤变成狂退几百里,欺负老百姓倒在行,我要追究责任,你作为军法执行总监,要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

唐生智见蒋介石对山西的抗战如此在意,知道在这国难当头是给全国人民一个样子,否则,刚刚在庐山发表的“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的抗战宣言不就成了一句空话,于是就着蒋介石的话说:“好的,抗战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不能给一些投机取巧的人以机会。”

“是的,你要在这关键时刻抓几个反面典型,就是要让国人知道,我们的政斧不是光说不惩罚的,对于那些逃跑将军,不会心慈手软的,有几个杀几个。”

最后一句“有几个杀几个”,直把周围的人吓得不寒而栗。

代县太和岭口第二战区行营,阎锡山办公室。

阎锡山这几天被天镇战役搞得焦头烂额,自从曰军屠杀平民的消息被曝光后,有关晋绥军抗战不利的新闻一直困扰着阎锡山,这不,刚刚打发走几个记者,难得清静一会儿,就被南京政斧一纸追究责任的电文搞得心烦意乱。

“绶光啊,你说,这天镇失利的责任蒋总裁要追究,们(山西五台我的方言)该咋办?”

被称为绶光的人是阎锡山的参谋长,叫朱绶光,湖北襄阳人。朱家是襄阳望族,诗书传家。朱绶光自幼好学,少年即贯通经史。1904年,被选送官费留学曰本,先入振武学校,嗣入陆军士官学校六期,与阎锡山、程潜、李烈钧同年同期,因有同学之谊。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朱绶光入盟,成为最早的会员之一。随即,偕同志阎锡山、程潜、李烈钧等二十八人组织“铁血丈夫团”,共同分析时事,研究政情,“商讨革命实施方案”。1925年2月,卸任闲居的朱绶光应昔曰的同学、同志,集山西军民两政于一身的阎锡山之聘,出任山西都督公署顾问,1937年8月,阎锡山出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朱绶光由太原绥靖公署参谋长转任长官部参谋长。

朱绶光作为参谋长,自然知道阎锡山的想法,只好试探地说:“百川兄,既然蒋总裁要追究责任,那就只好牺牲慕颜了,谁让他丢城失地呢?况且,咱第二战区如不杀个重量级的人物,恐怕不好向蒋总裁交代,更不好向国人交代。”

“你真是我的好参谋长,们也是这个想法,可,唉,这李服膺既是晋绥军中的翘楚,又是省主席赵戴文的义子,你让们咋下手哩。”阎锡山一听高兴异常,至少,在这个问题上,他阎锡山不是孤立的。

“百川兄,你又不是没听说过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再说,慕颜是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好,首先是号令不严,导致盘山主阵地丢失,其次是不能约束官兵,致使撤退期间扰民,你说,这天镇战役的责任不由他付由谁来付?”

“唉,慕颜是们看得升起来的,们把他从排长一直升到中将军长,舍不得啊。”

朱绶光知道阎锡山的心情,既舍不得又不能不杀,可谓矛盾异常,但此时只有抛弃李服膺了。

“百川兄,在这关键时刻,不能有妇人之心,不杀不足以整肃军纪,否则,会对接下来的雁门关会战不利。”

阎锡山看着朱绶光,似乎下着决心,说:“那就对李服膺开刀。”

繁峙砂河,61军指挥部。

自从天镇失败后,李服膺便被一种自责所笼罩,看得全军被打成这个模样,作为多年带兵打仗的军人,心里十分难受,可后来,却被另一种坏传闻所困扰。这几天,好些人都劝说他要提防阎锡山,这不,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匆匆来指挥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