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 (第1/4页)

“能不能那要看你。”

“看我?咋说?”

“你难道忘了,我本是山西大学理学院的学生,一个多月前,山西大学往南迁移,我和几个学生自动留下来,为抗战做贡献,又不属于他们医院里的人。到时,我想到哪里就到哪里,医院没这个管辖的权利。”

“哎呀,瞧我记姓。这不结了,到时,等太原不保,部队撤退时,你就到我们执法队来吧。执法队里也有一个医疗小队,里面尽是女的。”

“好呀,那就说定了,不许反悔。”

“你看我像是个反悔的人吗?”

“哥,你知道我为甚认你做哥吗?”

“你都说了好几遍了。你的哥哥也是个军人,是黄埔军校第10期毕业生,在蒋委员长的嫡系部队第88师当个少校营长,听说在上海打仗,长相和我差不多……”

“哦,我都忙得昏天黑地,忘了。”张文钰眼里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你看你,我不会说话,惹你不高兴了。”

“没,是我想起我哥来了。”张文钰知道自己太想与张文智交流了,相同的话,再多也不厌烦,而男人却是惜字如金的。

“好好保重。”张文智劝着说。

“你也一样,以后上战场小心些,别老是不要命。”

“谢谢你的关怀,我会好好为你活的。”

张文钰一听,暗自留下泪来,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听男人这么说体己的话。

时间过得真快,没多久就到了晚上。

杨胜武见医院的事情有了眉目,就决定撤兵,临走时,让张文智暂留医院,为的是维护医院的秩序。至于为何让张文智留下来,原因有二,其一,张文智乃是一个还未痊愈的伤员,留在医院对疗伤有帮助,其二,就是傻子也能看出来,这医院里的张文钰对张文智有好感,君子有诚仁之美。

回到执法队驻地,杨胜武把自己的决定对张培梅说了,张培梅听后,非常赞同,并且把张文智原先的人马,像白茂龙、付佑轩和巴力基等一干人也调到医院,加强医院的守护工作,至于武国华,则留在火狐小队,听候张培梅的调遣。

第二百五十四章 兴隆当铺

第二天,张培梅指挥众人各自行动,自己则与赵岐功等人穿着便衣,又叫杨胜武、苗长青、吕毅心、仝雄成等人扮作兵痞模样,随三儿前行,随后常如海带队接应。

从三儿昨天的交代中得知,太原城里有一股黑势力与曰军暗中勾结,为首之人便是三和尚。很快,有关三和尚的资料就查得一清二楚。

三和尚,原名叫张裕民,太原狄村人,父母早亡,从小跟随叔叔生活。长大后,流落到河南嵩山少林寺一带当了几年和尚,后因不守寺规,被逐出寺门,回到太原后,三和尚便纠合几个无赖子弟,仗着学过几天功夫,打败称雄太原的一个黑社会组织后,又收留了几个残兵,一家独大,在太原开了一座记院和一家当铺等。因为张裕民是三兄弟中的老三,又加之当过几年和尚,道上的人称为三和尚。

几天前,三儿等15军的兵痞企图闯入一座豪宅抢夺民财,哪知,却落入虎口,原来此宅是三和尚的一个据点。

三儿带着几个兵痞,确切地说,是杨胜武他们,往三和尚指定的一个当铺赶去。

到了上肖墙,远远地看见有一个气派的二层楼,一层门楣上有一个牌匾,上写“兴隆当”三个字。在大门的左旁,还挂有一个二尺见方的“当”字。大门两侧,雕刻有“惠民解难”和“济世利人”对联。

三儿看看杨胜武,小声说“就是这里,一会儿看我的眼色行事。”

“该回答的记住了吗?”杨胜武嘱咐道。

“记下了,杨大哥,小弟的小命还在你的手里,哪敢误事?”

几个人吊儿郎当地进了大门,到了柜台前。

杨胜武生平第一次见到当铺,见柜台有五六尺高,心里骂道,这是什么世道,连柜台都这么高。杨胜武哪知道,在旧社会,但凡店铺,必定把柜台搞得非常高,这才显示出主家特有的居高临下。

“掌柜子,当东西。”三儿喊道。

“这位客官,您当什么东西?”柜台内的站柜开口问道。

“就是这件东西,你看着办吧。”

三儿说着,就把一件将校呢递了上去。

“这位客官,您不知道吗,本店从来不当军用物资。”站柜说道。

“你可看好了,这是阎长官下发的将校呢,要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