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 (第1/4页)

甄婉怡松了一口气,抿嘴笑道:“娘娘不该说不多,您应该说这京城里像我这种上无婆婆下无妾室的当家主母已是凤毛麟角,世家贵胄里更是没得第二个了,这京城里羡慕嫉妒臣妾的人可多了,臣妾只要出门参加宴会就时常能在背后听到好些子酸言酸语。不过臣妾觉得,这府里无妾室是王爷看重也确实是臣妾的福气,可这没有婆婆却是王爷和臣妾怆伤了。

娘娘您想呀,臣妾在家的时候是家里最小的女儿,父母哥哥宠着臣妾什么也不需要愁。臣妾没嫁人的时候臣妾母亲就想着最好给臣妾找个上有双亲兄嫂,下有弟弟妹妹的人家,这样臣妾在中间万事不用臣妾出头,只管躲在大树下乘凉就好。您不知道当年王爷上门求亲的时候臣妾母亲可是犹豫了好久,就怕臣妾担不起家来,若不是王爷自小与臣妾六哥要好,臣妾父母又都了解王爷,只怕还真是难呢。娘娘您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便是后来王爷进京赶考突然成了王爷,臣妾的母亲可愁坏了,只差没说出要退亲的话儿。如果当时王爷有您这长辈在,臣妾母亲还愁什么呀,只怕巴不得赶紧把臣妾给嫁了呢。”

一长串话娇娇柔柔的缓缓道出,污了自己又道出祁荣当年的艰辛,引发了太皇太妃内心泛滥的母爱,说话声音里带着钝钝的痛,“王爷当年受了许多苦吧?”

甄婉怡看着太皇太妃微微垂下的眼帘,浓密卷翘的睫毛眨个不停,暗叹一口气,这也是个可怜的母亲,她并没有做错什么,便是将祁荣送出宫也只是为了给祁荣一个安全正常的生长环境,她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保护儿子。

“臣妾第一次见王爷的时候臣妾才七岁多呢。王爷与臣妾的六哥是同窗,考中秀才后又一起出门游学,三年后才回来。所以臣妾见王爷次数并不多,不过每次见时王爷的穿着打扮都是极好极用心的,比起臣妾六哥来要矜贵许多,臣妾六哥身上的一针一线都是臣妾母亲亲手做的呢,却还是比不上王爷。”

太皇太妃眨了眨眼,再看向甄婉怡的时候眼里的笑意多了一份慈爱,也许这荣王府是真的要比宫里好吧。转头看了看四周,“我东西也不多,这里的家什若是太后要给咱们就收着,放不下的就放进府里的库房好了,有个两进的宅子足够我这老太婆住了。”

甄婉怡松了一口气,生怕这太皇太妃对宫里报有怨气,想着一出宫就与宫里断得干干净净,什么也不要的,那可就是得罪人的事儿了。祁荣的玉碟是记在另一个妃嫔的名下,现在要接太皇太妃回府荣养,最好的办法是改了玉碟,这样便可以合情合理地接母妃回荣。

若是不改玉碟,那便要找个别的借口,合情合理地将太皇太妃弄到荣王府上去,若是太皇太妃出宫一件东西都不要,岂不是明摆着告诉别人新帝和太后欺负孤寡,这让以孝治国的大周国君如何平息那些御史的言论呢。

“娘娘您看着可是一点儿也老,与臣妾站一起别人只当我俩是姐妹呢。”

太皇太妃笑得两眼眼角起了褶子,“尽在瞎说。”

“这哪是瞎说呢,不信您让桂嬷评评理。”

太皇太妃睨了一旁呵呵直笑的桂嬷嬷,“她和你一样只会哄我这个老太婆。”

桂嬷嬷笑着抹了一把眼,主子可以好多年好多年没这样笑过了。“娘娘在奴婢心里永远都是刚进宫时的样子。”

看着太皇太妃平下来的嘴角,甄婉怡忙道:“娘娘不信臣妾和桂嬷嬷的话,以后臣妾陪您去昌盛街逛逛,你就知道臣妾所言不假了。”

☆、第四一二章 接 人

在祁荣再一次上折子请太皇太妃入住荣王府后的第三天,宫里的圣旨终于下来了,竟是改玉碟将祁荣重新记在太皇太妃名下,以扬孝道。

接了圣旨之后,选了良辰吉时四月十六日辰末迎太皇太妃入府。

四月十六日辰时初,荣王府上下都行动起来,祁荣亲自带着侍卫去宫门口候着,甄婉怡则递了牌子进宫迎太皇太妃回荣王府。看着贴上封条的好几十个大樟木箱子,甄婉怡眨了眨眼,这么多东西还不包括大件儿,在太皇太妃嘴里竟叫东西不多。

“见过母妃,母妃这里都收拾好了吧,儿媳是来接母妃回府的。”

太皇太妃扶着桂嬷嬷的手站在院子里,只到甄婉怡的称呼直接泪眼盈眶,丢了桂嬷嬷的手亲自扶了甄婉怡起身,“好,有劳王妃了。”

甄婉怡顺手拉着太皇太妃的手,“母妃您就叫儿媳婉儿吧,家母都是这样叫儿媳的。”

太皇太妃内心极是激动,点点头,也没别的话说,只跟着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