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 (第2/4页)

“对,来,我们好好商量商量,怎样才可能将俄中央方面军再牵制在叶卡捷林堡一线三周以上,这可是个不小的难题啊。”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秦中华目不转睛地盯着敌我双方的攻防态势图,沉声道,“现在,首先要弄清楚的是,经过长达六个月的艰苦作战,俄军还剩下多少兵力?俄军的粮草辎重,还足以支撑多长时间?”

旁边的十五师参谋长王大雷不假思索地答道:“根据战地侦察,第一次进攻作战时,俄军至少有六个集团军共60余万人,其中包括六个骑兵军团共12余万骑兵。在至后的第三、第五次进攻作战时,陆续又从后方两批次调集援军,约有一个集团军8万余人。俄军与我军交战六个月,保守估计伤亡应在18万人以上,其建制最完整的五个骑兵军团又在三天前调走增援南北两线,目前集结在叶卡捷林堡外围的俄军兵力应在40万人上下。”

王大雷话音方落,另一边的十三师参谋长也接着说道:“至于俄军的粮草辎重,由于叶卡捷林堡通往俄罗斯腹地的道路状况良好,在冬季雨雪天气到来之前,俄军的粮草供应不会有什么问题。”

秦中华点头道:“这么说来,兵力上俄军仍然占据压倒性的优势,俄军的粮草供应也没有任何问题,唯一可能促使亚历山大撤军的因素就是南北两线的不稳,一旦俄军南北两线崩溃,我两翼骑兵军团斜插俄中央方而军侧后,就可能截断俄40万大军的退路,从而导致俄国局势的大崩溃。”

张运兰接着说道:“现在的问题是,俄军南北两线的败退已经成为事实,我北欧方面军和中亚方面军的六个主力师也正在向突破口方向大规模集结,这样规模的集结是绝无可能瞒过俄国人的眼镜的!局势非常明显,亚历山大二世虽然向南北两线派出了五个骑兵军团的援军,但绝不是寄希望这五个骑兵军团能够扭转局势、反败为胜,所图者不过是延缓我骑兵军团的攻势,保障其中央方面军后撤的通道罢了。”

王大雷道:“张师长所言极是,俄中央方面军的撤退怕是难以避免了,可惜我军兵力不足,难以分兵阻击。”

十三师参谋长击掌叹道:“就算有兵可分,也没有理想的阻击阵地呀,司令部的这份命令还真是让人为难啊。”

“没什么好为难的,没有足够的条件挽留俄中央方面军,那我们大可以创造条件嘛!”秦中华指着地图,微笑道,“大家看,目前的局势是中俄两军陷于胶着,北、中、南三线犬牙交错、乱成一团,总体来看,南北两线我军占据优势,中线我军处于防御态势,战役胜负的关键在于哪方首先突破对方的弱侧,一旦俄军南北两线首先崩溃,俄军就会全线陷入被动,同样道理,如果我军在中路首先失利,我军也将陷于绝境,届时不要说深入挺进俄罗斯腹地,连锁反应之下,甚至连中亚和西伯利亚都会失守。”

张运兰毕竟老谋深算,闻弦歌而知雅意,失声道:“听中华老弟的意思,莫非要摆出我叶卡捷林堡方面军势竭的假象,诱使俄中央方面军加强进攻,意图侥幸?”

秦中华抚掌笑道:“正是此意!运兰兄,如果你是亚历山大二世,此番兴师百万,几乎是倾举国之力来和我军决战,你就不希望俄军大获全胜?不,绝无可能!亚历山大二世比谁都更希望俄军获胜,但凡任何一线胜机,他都量不愿意轻易放弃的。”

张运兰点头,旋即皱眉道:“但问题是,如何制造我军势竭的假象呢?既要演得足够逼真,又得避免演假成真,这尺度只怕很难把握啊。”

秦中华道:“那就是纯战术上的问题了,可供我军选择的方案很多,比如放弃叶卡捷林堡某一方向的防御阵地,将俄军放入叶堡与之巷战,或者派小部队主动突围,造成我部难以为继、寻求突围的假象等等。”

****

长沙,总统府。

秦汉紧皱眉头,神色沉重,向黄冠华道:“这么说来,陆军的军费支出已经严重超标,甚至影响到海军的建设了?”

黄冠华摊手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最近两年时间,和俄罗斯连番恶战,如今战线越拉越长,甚至延伸到了乌拉尔山脉以西,后勤物资从后方运往前线所需费用十分昂贵啊!以单兵伙食和弹药计算,一名普通步兵在前线的基本生活所需的伙食成本加上运输费用每人每天约需军费2元,如果作战,加上弹药成本和运费,每人每天所耗资至少10元,这样一算,10个主力师将近十万人,非战时每天所需军费将近20万元,战时更是达到100万元,一年下来就是接近七千万元哪!大总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