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1/4页)

于桂是大太监,九岁入宫,伺候人惯了,随时都是微微躬身的样子,此时便低声道:“听说皇上招安郡王回京了。”

“怪道呢。”太后淡淡的说:“他看那孩子,只怕比看自己的皇子还喜欢些,护国昨儿晚上那个时辰了还进宫,只怕就是为这个事吧?”

“是。”于桂道:“御书房的小秦子进去送茶,才听到一句话,皇上对公主说,有意在这回选秀给安郡王赐妃。”

“御书房真是越发严谨了。”太后不咸不淡的说,不过她现在也办法不多,皇帝登基十几年,已经不再是当年刚登基时候的样子了,自己对内宫的掌控力虽还在,可对御书房却已鞭长莫及,尤其是前年皇上杖毙了一个没有召唤就去送茶的小太监之后,御书房里的谈话,太后就只能得着片言只句了。

太后也就这样说了一句,就转了方向。

“这可不能由着皇上。”太后道:“皇上日理万机,哪里还能知道哪个姑娘好,哪个姑娘是什么性情呢?安郡王身份尊贵,姑娘若是不好,岂不是委屈了他?也委屈了护国,她就这样一个儿子。我得好生替安郡王挑个好的才好。”

到底身体舒服了,之前又许多日子没睡好,太后娘娘想着这件事,还没想出个头绪来,不知不觉的就睡着了,于桂躬身等着,只听到微微的鼻鼾,连忙上前看了一看,见太后已经睡着了,连忙示意两边伺候的宫女放下帐子,才轻手轻脚的退了回去。

而此时在御书房,那个隐藏在黑暗中的人又来了,赵如意虽然进京了,却也没有意味着他的这差使结束。

“前些日子,朕一直有点后悔。”皇帝对着黑暗中的那人说:“朕原本一心想要她远离这里,远离这些人,要她这一世不用再经历那些事,要她事事如意的过这一世,所以那时候把她远远的放在外头,竟也从来没有动过让她回来的心。”

“可是……”皇帝有些怔忡,黑暗中的那人当然知道皇帝并不是想要和他聊天,皇帝只是想要说,却找不到人可以说,毕竟此事知道的人实在有限的很,所以他只是恭敬的沉默着。

“可是那天,看到她就要进京了,朕却舍不得拦住,居然就顺水推舟了。”皇帝说:“所以,连着好几天,真是有点后悔的。”

那人想了一想,终于觉得再不开口有点不好了,才说:“陛下之心,本就是天下为父母者之心。”

皇上在子女情上本就一般,也就是对小公主不同,要是连这点儿情绪都没有了,那也就太可怕了。

皇帝突然笑了笑:“可是今天,就不后悔了!”

他很振奋的说:“如意真是可爱,真是乖!胆子又大,脾气又好,又会说话,又会办事,怪道皇姐说她特别招人喜欢,还真不是哄朕的!”

赵如意在寿康宫的那些事,皇帝自然一一洞悉,锦城的事,因为皇帝的特别关注而一切前因后果都比太后清楚的多,如意又能装又能扯,把太后哄的严严实实,还让南郑候夫人都跟着哄了,这办事的能力还真是不错。

关键是她这样的年龄,乍然对上了这样位高权重之人,不惊不惧,不卑不亢,实在难得。

“而且她笑起来,就跟以前的那个模样一模一样!”皇帝记得那个笑,赵如意在一群人当中,悄悄的抬起头来偷看,发现被自己逮住了,一点不怕,就甜甜的一笑。如同以前他的小公主,知道爹爹宠爱她,知道爹爹不会对她怎么样,所以就是捣蛋被逮了,也不怕,她甜甜的一笑,理直气壮,就什么错儿都揭开了。

这一笑,揭开了多少当年的往事,皇帝的眼眶都湿润了,他是再没有想到的。

那人附和了一句:“这本就是小公主。”

小公主其实是大公主。

皇帝潜邸为晋王时,与元配王妃陈氏十分恩爱,只是王妃体弱,只诞下了一位公主不过一年日子就辞世了,晋王当时就只有这一个孩子,又是心爱之人唯一留下之女,自是十分宠爱,常将她抱在怀中,称我的小姑娘。

倒是后来,登基之后虽然有了其他的公主,这一位反而成了小公主了。

只是小公主三岁时,在晋王的书房玩耍,因父亲溺爱,从不呵斥,她爬在案头,吃了案头几块点心,竟然就毒发身亡了。

晋王虽然又是一次化险为夷,却失去了他的小姑娘。

当时晋王大恸,而先帝大怒,联系到旧年里二皇子惊马身亡之事,终于由此事引发了大范围的调查和血腥清洗,持续了整整一年,三位皇子被圈禁,十数名高官勋贵或被免职罢官,或下狱流放,或赐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