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 (第1/4页)

看起来安郡王没听说过,师父是随口乱扯的吗?赵如意想。

“有道理!”安郡王觉得那个蜜字用的太好了:“师父真是大才!”

“那是我师父!”赵如意道:“那咱们出去吗?去哪里?”赵如意当然雀跃,她以前跟师父出门惯了,这已经好久没出去过了,不过自她回家以来,这些日子发生了不少事,倒也不寂寞。

安郡王已经想好了:“你嫁妆里不是有那么多庄子吗,山东的太远了不好去,我们去京郊的几处看看,住几日去吧,也还顺便看看我们家的,母亲说了,她要享福了,家里的都交给你!咱们度蜜月去!”

“好!”赵如意答应的爽快。

第82章 第八十二章

第八十二章

安郡王跟赵如意说了护国长公主这话; 没两日,护国长公主就打发人把东西账本档子等交过来; 叫赵如意先看着,毕竟这头虽然议定了出门,但赵如意暂时还走不开; 皇后娘娘一日没有大好; 她这义女的身份,便得照样每日都进宫去看皇后娘娘。

显然皇后娘娘中毒事件已经传的厉害了,京城里头该知道的人家都知道了; 这宫里如今一日比一日热闹,递进来要请安的牌子越来越多; 人来的多了; 赵如意就不用怎么伺候了,每日里去看一回; 问个安,诊个脉; 过问一下服药的情形,就可以出宫回家了。

宫里的情形; 这些人家谁心里没有一本账呢,皇后被人下毒,多大的事啊; 就是没闹出来; 那也不是小事; 太后叫人拿住了这个把柄; 且不管这里头到底是个什么缘故,事情到底是谁干的,太后也绝对落不了好去,而且单从这件事上看,太后娘娘不仅是在前朝的影响力衰退了,就是在后宫,也开始势弱了,竟然被人给拿住了。

既然太后弱了,起来的就必定是皇后了,大义名分是迈不过去的,德妃位分再高,再有成年皇子,皇后娘娘说了话,她也不能不遵从,而且这位不显山不露水的皇后娘娘,既无子嗣,又无强力娘家,却稳坐后位多年,这样想起来,顿时叫人不敢小看了,怀着这样的心思,皇后娘娘的长春宫日日热闹,而太后娘娘的寿康宫却阴沉冷落的好像冷宫一般。

赵如意作为皇后的救命恩人,皇后娘娘的义女,那如今也算是炙手可热的人了,赵如意自己清楚皇后娘娘其实只是面子情儿,心中并没有把她当一回事——甚至到了如今,她也还没弄明白皇后娘娘当时为什么会提出收她为义女——但别的人却不知道,是以来与她热乎的人也多了起来。

甚至连赵家,也更热乎起来。

短短一年,赵家从卷入谋逆案被人踩上几脚,到如今连上几个台阶,已经是今非昔比了,赵如意那日出宫之后,顺脚回去赵家给老太太问安,就听说赵十姑娘赵淑秀的亲事已经议定了,是康家的三公子,却是康家三房的二公子,今年也才十七,如今刚刚换了庚帖,合了八字。

赵四夫人笑的欢喜的很,旧年这个时候,赵家惶惶不可终日,两个亲生女儿被相继退婚,赵四夫人差不多就要绝望了,暗地里哭了不知道多少回,真是坐在那里,丫鬟提一次七姑娘就要抹眼泪,再提一次十姑娘又要抹一次眼泪,哪里想得到这才短短一年光景,两个女儿都又订了亲了,且亲事都比原本强了十倍。

七姑娘嫁入大富之家,蓝家的富贵排场真是不逊王爵,姑爷还有进士的功名在身上。而十姑娘定下地方实权二品大员的公子,虽是庶子,却又没嫡子比着,赵四夫人这样的年龄都笑成了一朵花,赵如意听了喜讯儿恭喜她的时候,她拉着赵如意笑道:“快坐着快坐着,自己一家子,客气什么。说起来,九姑娘是福星呢,咱们家七丫头,十丫头,说不得都是沾了九姑娘的光。”

张铁口说的那福星的批语,在京城里渐渐传开了,就有人半真半假的信着,到底这赵家确实蒸蒸日上,爬升的速度简直叫人眼红,而退了九姑娘亲事的田家,简直就是落到了尘埃里了,单看这个,赵九姑娘,如今的安郡王妃福星的名号是真没假的。

若没点儿福气,赵九姑娘就能做安郡王的正妃了?

不过赵四夫人这福星的话就更真心了,赵如意这个安郡王妃的身份,自然是叫人和赵家议亲的时候都会高看一眼,她的两个闺女细究起来,是真的沾了赵如意的光了。

赵如意听她这样说,便也笑道:“既是一家子,说什么沾光的话,倒是十妹妹如今也是要嫁在京城了,至少这些年咱们姐妹几个倒热闹着呢。”

康三公子在太学念书,旧年的秋闱没下场,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