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部分 (第1/4页)

好在此时的朱厚熜非常沉着,他一双犀利的眼睛紧紧盯着于鲁,接着问道,“于大人,如此说来是那秦厉在曲阜为非作歹了?于大人可否有秦厉的供词,那秦厉是否承认呀?”

“这……这……世子,小臣还没来及审理秦厉一案。“于鲁怯懦道。

“什么?你还没来及审理?据本世子听说,那秦厉可是被关进大牢有三天了,难道这三天里于大人就没有一点儿时间去审理秦厉一案?

于大人呀,那秦厉可是堂堂的正四品官,河间知府呀。我听说他是来曲阜为百姓购买牲口和种子的。于大人这样耽搁他,这真要是耽误了农时,不知道于大人可否担罪的起。

莫非于大人这几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顾不上这秦厉一案吗?”

此时朱厚熜的问话明显是带着些许的怒气了,他身上那种高贵和特有的霸气暴露出来,产生一种威压,于鲁顿时感到了扑面而来的压力。

奶奶滴!谁成想秦厉那崽子是河间知府呀?谁成想那小子有这么大的后台呀。

于鲁顿感悔之不及。

不过于鲁毕竟是于鲁,在官场上混了这么长时间,还是有些道道的。他略微沉思,便是说道,“回禀世子,那秦厉来了曲阜便骄横跋扈,张狂至极,想不花银子就买东西,那不是和明抢没什么区别了吗?

况且,秦厉来曲阜一直没暴露他河间知府的身份,小臣误以为他就是一个狂徒,所以才决定抓捕。世子可能不知道,这曲阜城现在可是不安宁呐,经常有狂徒出现,小臣误以为他和那些狂徒是一伙的,所以便未加考虑抓捕了他。

如果是秦厉真的暴露了真实名姓,小臣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是不敢抓他呀。小臣很清楚,私自抓捕朝廷官员罪莫大焉啊。”

这番说出来,让朱厚熜暂时也无言以对了。所谓不知者不怪,这不能怪他于鲁呀,怪只能怪秦厉没暴露真实身份。

孔文博听干儿子于鲁这样说,也是重重的点头,附和道,“是呀,秦知府开始并没说他是秦厉,况且谁会想到一个堂堂的知府能来曲阜亲自买牲口呀。再说了,谁会想到一个知府这么没有身份,竟然和狂徒匪盗没区别呀。”

孔文博虽然是孔圣人的后裔,但这里也没他的座位。他只能是站着。按理说这里也没他说话的份儿,可是他不但依仗着他是孔家的族长,更仗着是于鲁的义父,所以才侃侃而谈。而且听他的口气,不但没有丝毫歉疚,反而对秦厉还是非常不满,认为抓捕秦厉天经地义。

这让朱厚熜和高忠都是非常不愉快,对孔文博的恨意更加。但在这样的场合,真若是接过孔文博的话头,就显得掉价了。因为孔文博没有半点儿官职,说到底是百姓身份。朱厚熜贵为世子,高忠作为皇上身边的当红太监,还不想降低身份和他一般见识。

孔文博自以为说的非常有道理,说完了还看了看于鲁,意思是说到了啥时候咱们爷俩也要站在一起。我孔文博永远要帮着你说话。他哪里知道,于鲁对孔文博这时候说话是非常不满意。但不满意归不满意,孔文博毕竟是他干爹,他还是必须要忍住。

总之现在的于鲁心里是极其的不愉快,心情沮丧到了极点。

让于鲁更加发疯的是孔文博刚刚说完,曲阜知县方璞又说话了。“是呀,秦大人并不说他的真实名姓,只是以一个锦衣卫秦宇的身份来了曲阜,于大人自然要抓他。”

乖乖隆地咚!这一下把于鲁气的几乎半死。奶奶滴!你方璞不说话会死呀?难道你忘了你只是一个小小的知县,这里根本就没你说话的地儿吗?

高忠闻听,双眉立刻深锁,闷声道,“咋的?这么说于大人一开始就知道了秦厉是锦衣卫秦宇,于大人的胆子可真是不小呐,咱家锦衣卫的人于大人抓起来难道就那么心安理得,那么无所顾忌吗?”

高忠阴声怪气的问道。与此同时,高忠站起身,对于鲁怒目而视。(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七章低头

高忠虽然是锦衣卫提督,东厂总管,皇上身边的红太监。但于鲁也是朝廷二品大员,堂堂山东巡抚,况且这又是在山东的地界,在于鲁的一亩三分地上,真若是较真了,于鲁还真是不怕高忠。

对于那世子朱厚熜,于鲁倒真是有些忌惮。他忌惮的原因并不是现在朱厚熜的身份,他担心的是有一天朱厚熜万一成了九五之尊,那他的日子还能好过的了啊?说到底,朱厚熜要当不成皇帝,于鲁也可以不把朱厚熜放在眼里。毕竟在现在的大明,各地的王爷并不吃香,他们需要夹起尾巴做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