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部分 (第1/4页)

正德竟然微微一笑,道,“刘娘娘,你也留下吧!”

刘娘娘旋即一怔,但还是听话的站在了一旁,没有离开。

杨廷和轻轻挥手,立刻有几名宫廷侍卫走上前来,“你们几个把好房门,切不可来半点儿马虎。任何人不得进来!”

那几名侍卫算是正德皇帝的死忠了。在他们心里,没有江彬,没有杨廷和,除了皇上没有了任何人。但此时他们也知道杨廷和是内阁首辅,不管他和皇上的关系如何紧张,但到了关键时候朝廷的支撑还是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他。

五名侍卫毫不犹豫的领命而去,他们死死把守住了豹房的门口。

正德皇帝对杨廷和这样的安排不置可否,长长的呼出一口气,说道,“朕今年三十有二了。”

在历史上,正德终年三十一岁,可能是因为秦厉的到来,历史稍稍有了些偏差,他多活了能有一年左右。

“在这三十二年里,朕从来没有一天用心读过书,朕是一个很崇尚武学的人。朕可能是遗传的太祖过多,朕总喜欢金戈铁马的生活。所以,朕这些年常常不听你们的劝阻,偷偷跑出京城,甚至去北方边关与蒙古开战。

江西宁王造反了,朕更是御驾亲征。当然了,平定宁王之乱朕心里清楚的很,那并不是朕的功劳,而是王守仁在没有一兵一卒的恶劣形势下替朕分忧了。说来朕应该感谢王守仁。

可惜了,王守仁现在并不在京城。

其实我大明有很多王守仁一样的人,只不过是朕没有发现他们,没有真正的利用好他们,以至于朕浪费了很多人才。这些都是朕的错,和你们这些老臣无关。”

正德说到这里稍稍停顿了一下,双目中还是那样有神,还是那样的神采奕奕,并没有疲劳的迹象。

杨廷和等人都在细心的听正德说话,他们本来以为正德是会有什么遗嘱的。不成想竟然是回忆过去,他们真的搞不明白正德的心思了。正德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人,一个不按常理出牌,一个有个性,其实也很有主见的人。

正德接着说道,“回忆朕当皇帝这些年,其实朕做的很不好。没有几天安安定定的在朝堂上处理公务,用不务正业来形容朕其实是十分贴切的。朕其实是个昏君。”

乖乖隆地咚!在历史上有哪一位皇帝能亲口说出自己是昏君呀?能说出来这样话的皇帝还是昏君吗?

杨廷和等人今日是彻底懵了。

他们本来以为是很了解眼前这位皇帝的,其实他们却是没有一个人是真的了解正德。

“皇上可不能这样说话,皇上是圣君,千古圣君呐!”杨廷和突然如是说道。他说的很郑重,丝毫没有作伪之相。

也难怪了,也许是刚才正德话打动了他,也许是杨廷和早已意识到正德是个圣君。想来,若是正德皇帝能一天也不离开朝堂,整天坐在龙椅上,按时上朝,用心处理朝政。那这朝堂之上的权利还不是要全部集中在正德手里吗?他杨廷和还能做的了什么主?还有什么权利可言。

大明没有丞相,但这个内阁首辅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丞相没什么区别的。皇权和相权从来都是一对矛盾,皇权多了必定会削弱相权。

所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杨廷和能有今日的地位是正德一手促成的。

正德尴尬的一笑,道“朕当皇帝其实做的很不好。而今朝堂混乱,大明的百姓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一切都是朕的错,和你们任何一人都没关系。”

这话一出口,杨廷和等人便是齐齐跪下了。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正德莫非真的不行了?不然他怎么会总是自责呀,这是以前从来没听他说过的话。没想到,没想到呐,正德的内心其实是非常明白的。

此时的刘娘娘一张洁白的脸上早已布满了泪痕。她的那颗心在不停的震颤着。皇上,我的男人,其实你是最伟大的男人。在这天下,无论有多少人怨你恨你,但我刘良女却是最懂你的人。你在我的心里永远是最高大的男人。

岂止是刘良女,就是连杨廷和等人心中也是翻江倒海,不能平静。杨廷和等人跪着匍匐在地,声音颤抖着道,“皇上不能这样说,都是臣下的错,是臣下们没有治理好大明,是臣下们的错。”

听来让人也是声泪俱下,痛断肝肠。

正德嘴角似乎流露一丝苦涩,继续说道,“朕这一生,总想做一个太祖一样的皇帝,时至今日朕知道朕和太祖相差甚远。朕之后的皇帝,朕希望他能励精图治,以朕为戒,全心处理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