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部分 (第2/4页)

黄岩磊,黄秀才。这位秀才本是在沈阳城中回春堂的主簿,因屡试不第,心灰意冷去了药材铺当了主簿。

平日里写的一手好字,记得一笔清楚账,颇受老东家器重。建奴重兵围攻沈阳城时,黄秀才恰巧祭祖不在城中,算捡了条命。随即开始了逃亡生涯,在路上遇到教书先生胡雪明,两人一路颠沛流离逃到东江镇。

因有功名在身,又身怀长技。两人很快在东江站稳了脚跟,还取了同为难民的妻子。次年有了儿女。但好景不长,去年毛文龙被杀,袁崇焕断了东江的粮秣。东江镇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大饥荒中,黄秀才靠着给军营当账簿还能给家里弄点吃食。胡雪明就彻底没了活路。

想想也是,饭都没得吃了,谁还顾得上读圣贤书。胡雪明的妻子为了给闺女省点吃食活活饿死在山脚下一处野地里。尸体被乡亲们抬回家里时右手还紧紧攥着把野菜。看在老兄弟份上黄秀才分了点吃食给胡家草草葬了胡妻。

在这个地主家都没余粮的时代也只能帮到这了。回家黄妻看着即将告罄的米缸道:‘夫君我们还能挨到几时!‘

还好黄天在上,老天有眼。去年一帮自称是大宋崖山后裔海外人到了海洋岛,在那里发放粮食救济难民!黄秀才一向自诩清流,看着妻儿嗷嗷待哺的眼神。无奈的摇摇头,跟胡雪明和几个相识的辽民趁着夜色出海赶到了海洋岛。

两人带着全家老小和一干辽民,一路飘洋过海来到海洋岛。见识了能在水上漂的山一样大的铁船巨舟,还有近乎变态的净化历程。经过一段修养恢复了精气神。

短暂分离的一家子终于登上了船,前往海外人的老窝海参崴的航程。在船上海外人还是比较开明的,至少在胡雪明看来比陆上那些海外人的军士要和气。

每日都有一个时辰上船甲板轮流放风的时间,胡雪明摸索着找到黄秀才道:“黄兄,吾观髯人格物之学博大精深,这铁船无风而至,披巾斩浪,实乃奇迹。若我大明有此格物之学,何惧建奴!”

一旁的黄秀才不禁露出鄙夷之色:“一帮礼乐崩坏的髯贼,尔等会点奇巧淫技不足道哉!若吾等实在饿及至此,走投无门定不会从贼。”

胡雪明心道真是吃饱了就忘恩负义主啊。刚要出口反驳几句,就见远处海平面上出现了两座镂空钢铁巨楼,楼身中间正铺上波纹型铁皮显然还没有完工。两楼中间一桩圆柱形建筑正喷吐黑烟。而一个圆形钢管正从楼底伸出面朝大海。

“呜!……”

巨大的声响如同炸雷般响起。圆形钢管喷出无数黑白色物质直冲大海。黄秀才一脸土色看着那那丛灰雾直面而来,又突然转弯直冲上九天云霄。

他裤裆不禁一热,一屁股坐在了甲板上。后来当了电厂会计部会计的胡雪明终于从主任那得知,那是电厂1号锅炉在利用高压蒸汽对管道施工后残渣进行吹扫来保证管道清洁,不至于机组投产后蒸汽携带杂质进入汽轮机损毁叶片。

当然巨大的轰鸣声是远东公司没有为吹管准备消音器所致。然而胡会计不知道的是,现代社会为了保证工程环保安全一般加装消音器。但对于只进行一次性吹管的古代来说实在没那必要。想到这里胡雪明不禁莞尔。

“胡兄,何故发笑!”黄秀才看着傻乐得胡会计喘着粗气问道,显然是远远的看见旧友狂奔而来。

“遇到故人,当然开心!东家不是说了吗,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黄兄又何故到此?”

显然胡雪明很明智,有些旧事是不能重提。

黄秀才今天休假,在海参崴游玩半日。本来电厂他是决计不愿再来的,一年前的可怕场景还历历在目,若不是今日海参崴地下管网施工,不得不绕行过来。被胡雪明问道,只好说想念故人的不痛不痒的话敷衍过去,恰闻胡雪明准备参加幼儿园今天下午举办的亲子活动会,就要吵闹着去见识一下。

“话说;黄兄不是不齿远东东家的教育吗,为何今天又要去随我参观。”

胡雪明看着往日一向不喜自家娃儿,失去正统圣人教诲的黄岩磊,今天居然一反常态,这有点不对啊。

旁边黄岩磊不禁老脸一红道:“只是去游玩,又无其他想法你去是不去。”

显然话语中少了不少底气。本来黄秀才自诩清高在几个故人中是出了名的。初来海参崴,大家都被分到了劳动营睡通铺。刚才重聚的妻儿又要分开,咱们的黄大秀才自然是愤愤不平!

有几个秀才吵闹着要找海外人的官员,黄秀才也想出把力讨个公道,硬是被胡雪明拦了下来。后来听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