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部分 (第2/4页)

具更是让他们爱不释手,挨件拿起来观看,眼中是掩饰不住的喜爱。

可是分配给他们的这些物资,也令所有人有着极大的压力。这些东西可不是东家白给他们的,以后每年秋收的时候,他们得用自己收获的粮食,来还东家的贷款。

而且这么多的物资还只是第一批,以后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物资要分发到他们的手中。他们每年收获的那点粮食,就算还一辈子,怕是也还不完欠下的饥荒。

王虎和高林看到这些农户满脸的凝重,有的甚至不敢要这些物资,只好带着中队的干部,不厌其烦的对大家做工作,这才打消了他们的顾虑,收下了分配给他们的第一批物资。

尽管这样,这些农户还是感觉忧心忡忡。生怕到了秋收的时候,东家翻脸不认账,反正他们都已经签字画押,即便把状纸送到官府,这场官司他们也打不赢。真要是到了那个时候,他们这些底层的农户还不得任由东家揉捏啊。

但是事已至此,他们干脆也不去管了,反正东西也收了,而且这里的东家看起来也不像那样人。

大批物资的到来,中队的工作也开始加快了节奏。王虎和高林经过商议,决定将中队一分为二,王虎带领一部分村民在村子里修缮房屋,高林带着部分村民对荒芜的土地进行秋翻。

于是整个中队也顿时变得忙碌了起来,村子内外到处都是埋头苦干的村民,除了年纪较大的老人和妇女,在村子里负责做饭、照顾孩子以外,剩下的村民都加入到这场热火朝天的大建设中来。

因为有了足够的粮食,中队在这段时间继续为所有的村民提供一日三餐,而且主食也变成了玉米面的饼子和米粥,中午每人还能分到一段咸鱼。

王虎和高林以前在辽东都是小队长出身,也具备足够的基层工作经验。所以两人相互配合,在几名小队长的帮助下,组织几百名村民生产劳动,还算是得心应手。

而且目前村子里的农户们,他们看到王虎和高林他们这些中队干部也都扑在第一线,跟大伙一起干活,而且还为他们提供三餐,使得他们的工作热情都非常高涨。(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零五章建设家园(二)

虽然还有不到两个月就是冬天了,而且中队的工作量非常大,但随着远东公司大量物资的支援下,使得各项工作都能顺利的进行。

这个已经几乎废弃的地方,原来也是一个规模比较大的村落,总共住着数百户人家。从遗弃的几所比较大的院子就能看得出来,以前这里有过一户地主和几个比较富裕的人家。

可如今这里已经彻底的破落了,成为了一片残垣断壁。许多年都没有人回来过,他们的结局不用想也大概能猜得出来。

这些年中原各地局势非常混乱,赤地千里,饿殍遍地。还有四处肆虐的流贼,以及比流贼还要凶狠的官军,遇到老百姓都是往死里祸害。

乱世人不如狗,普通的老百姓想在这样的世道活下来,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像这样的村落,在中原北方各地并不罕见,十室九空可不是说着玩的。

好在这个村子房屋非常已经破败不堪,但是房屋的主体结构还都没有完全毁坏。随着公司支援的工具和各种建筑材料的陆续到达,整个村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基本改造完毕。

公司建委基建处派来了大批的建筑工人,逐村逐镇的教授村民修缮改造这些危房旧房,使得各地的房屋修缮工作进展很快。

这个时代的农村,随便那个村子都能找出不少会一些木匠活的人,虽然说手艺马马虎虎,但是干一些修缮危房旧屋的粗活,却真不算什么。

尤其是得到了远东公司基建处的建筑职工的教授培训,再加上公司提供的大量趁手的工具,以及大批油毡纸、沥青、水泥等建筑材料,使得修缮改造后的房子,照比原来还要坚固、保暖。

首先是将房顶腐朽不堪的木料换成新木料,然后在屋顶铺一层油毡纸,然后用烧化成液状的沥青将所有的缝隙封住,再外覆一层厚厚的茅草,全部采用滩涂地的天然芦苇,接着在芦苇上涂上一层稀泥,最后像织毛衣一样密密地放上一层秸秆。

用秸秆编织出来的屋顶非常讲究,要求做到非常顺滑,以便雨水顺利地淌下来而不渗入屋内。这样一来,就算下再大的暴雨,房屋内都不会出现漏雨的现象。

这些危房的墙体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淋,早就不堪使用,所以要全部扒掉。在附近寻找到足够的黏土,浇上适量的水分,还要充分的地搅拌,再活上切成一段段的芦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