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部分 (第2/4页)

以权代法、以言代法、因人施法长盛不衰,法律却被束之高阁。“仁人政治”为后世人治猖獗、法治淡薄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封建道德本身就是维护少数封建统治者的利益,极力弘扬等级观念,维护等级秩序,提倡“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如今远东在中原普及免费义务教育,对所有的士绅集团绝对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如果知识变得廉价易得,那哪还有他们的好日子。

因为科举制度和儒书是所有士大夫的命根子,没有这两样东西,他们就失去了活命发迹的本钱,不但不能升官发财,连勉强活下去都很困难。

(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大伙的一点心意

清晨时分,天色还没有完全大亮,周通两口子就早早的起来,为两个孩子准备早饭。自从他们一家被迁徙至新的安置地,他们家的日子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新东家对治下的佃户真没说的,让周通和村子里的农户都不知道该如何感激。如今他们无论是住的房子,还是身上穿的棉衣、屋里的铺盖,以及各种家什、农具,和以往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上。

当然,最让他们安心的,还是堂屋的架子上堆的那一袋袋粮食。贫苦的农户家最在意的就是能否吃饱肚子,现在家里的粮食已经足够一家人吃到今年的秋收,还能有一些富余,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二丫这孩子懂事,也早早的起来帮着爹娘四下忙活。家里的小子贪睡,再加上爹娘刻意的惯着,所以直到现在还赖在炕上。

今天是家里两个孩子上学堂的日子,这对农户家来说,绝对是一个大日子。所以今天的早饭也比往日丰盛了许多。

女人把平日里不舍得吃得白米也拿了出来,熬了浓稠的白米粥,黄灿灿的玉米面饼子,再配上几条咸鱼,而且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个鸡蛋。

周通和女人草草的吃了几口,就坐在那里看着两个孩子,其实更关注的还是家里的小子。毕竟他们根本没想让二丫去,如果不是中午供一顿午饭,他们是不会让女孩子去学堂的,这也几乎是所有老百姓的心思。

他们脸上的表情非常庄重,周通全身都有些微微发抖。昨天一晚上他都没有睡好,惊醒了好几次,无论怎样都无法平复内心的激动。

他们周家也终于能出个读书人了,如果家里的孩子争气,把书读好了,以后一定会有大出息的,就算现在让他死都值了。

这个时代的孩子的爹娘,其实和现代社会的家长,起码对教育的重视,几乎没什么不同。就像现代社会的家长,为了孩子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即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很多人为了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背负了一身的债,甚至很多家长会卖了自家的房产供孩子读书。更何况还有广大农村地区、偏远山区的贫困生,虽然家里一贫如洗,可为了改变孩子的命运,他们的父母连命都能豁得出去。

至少,重视教育是一种美德,重视教育的民族,也是有希望的民族。可能也正因为如此,四大文明古国,如今只有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生生不息,还能延续至今。

天色还蒙蒙亮的时候,周通两口子就领着两个孩子走出了家门。此时,村子里的其他农户也都早早的出门,很多人已经早早的等在了中队部的外面。

大家带着朝圣般的心态,默默的站在那里,任由冬日刺骨的寒风吹拂。虽然气温寒冷,但是这些贫苦的农户,浑身的血却都是滚热滚热的,为了孩子能读书,他们已经盼了几辈子。

每个农户的手里都拎着东西,有的是家里省下的几斤咸鱼,有的是一直不舍得吃的荤油,还有的干脆扛着一袋粮食。这都是他们自认家里最值钱的东西,所以都拿了出来。

这个时代的底层贫苦百姓,虽然也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可心性还算淳朴。即便朝廷免费让孩子们读书,但是该有的礼仪还是得有。

至少先生的束脩总得有吧,毕竟现在他们的日子还都过得去,朝廷对他们不薄,大伙总不能装傻,至少大家还是要脸的。

中队长王虎刚刚起来,一个小队长就在屋外喊了起来:“中队长,你快出来……”

王虎一听还以为出了什么事,连忙爬了起来,三下两下穿好了衣服,披着大衣就冲出了屋子。

这时候指导员高林等中队干部也都急火火的起来了,大家也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中队长,队部外面围满了人……”

王虎看了高林一眼,然后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