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部分 (第2/4页)

同,他认为三十年战争持续下去对瑞典最有利。

而女王却希望尽快结束战争,在她看来神圣罗马帝国已经失败,瑞典王国已经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一切。

接到了费迪南三世的信,克里斯蒂娜女王很快做出了回复,希望派出特使与神圣罗马帝国商谈应对东方鞑靼人的事宜。

而且她还向法国正在当权的宰相马扎然去了一封信,希望法兰西能与瑞典王国一道和神圣罗马帝国进行停战谈判。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现在刚刚八岁,目前由太后奥地利的安娜摄政,但是掌握实权的是黎塞留的忠实接班人马扎然。

这时他分别接到了费迪南三世和克里斯蒂娜女王的来信,之后他权衡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同意与神圣罗马帝国进行谈判。

去年瑞典军在波希米亚大败神圣罗马帝国军,法军又于纳林根会战击溃神圣罗马帝国军,德意志领土大部份已经被占领,可以预见的是,战后德意志必然会陷入了分裂,不管如何这场战争都已经达到了法兰西的战略目的。

至少现在进行谈判,法兰西王国将处于主动地位,如果能从谈判桌上为法兰西争取到最大的利益,谁还愿意继续打仗啊。

而且马扎然为了应付战争的需要,向金融家预支款项,允许他们征收捐税和收取国家的收入作为交换条件。这些包税商从中获得巨利,已经引起了贵族的嫉妒和人民的愤怒。现在他正在为了应付国内的各种矛盾,弄得焦头烂额。

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兰西王国和瑞典王国为了停战谈判,都派出了国内的强势人物,所以谈判进行的并不顺利,法瑞两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为了各自的利益纠缠不休。

法兰西和瑞典两国根本不在乎东方的鞑靼人,反正有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在前面顶着,目前最急迫的应该是他们,所以两国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

虽然斐迪南三世想要体面的结束战争,但是面对法兰西和瑞典的漫天要价,也不由得愤怒不已,所以也对东方鞑靼人的威胁不管不顾了。

其实就算斐迪南三世对来自东方鞑靼人的威胁,也没有太过在意。毕竟这个时代的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的实力非常强,怎么也能抵挡住东方的鞑靼人一年半载的,目前体面的结束战争才是最重要的。

结果双方一谈就是几个月的时间,直到第二年才最终达成了初步的协议,和历史上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相比,神圣罗马帝国付出的代价要少很多,而且战争结束的还算体面。

谈判结束以后,三国才开始研究应付来自东方鞑靼人的威胁,都决定出兵支援华沙。但是口号喊得很响,实际上都不是很积极。

虽然各自派出了部分兵力,组成了一支一万余人的欧洲联军,但是却磨磨蹭蹭的在维也纳呆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欧洲联军还没有最后组建完毕,物资给养、武器弹药还在多方筹备,联军官兵也都在庆祝战争结束,早就没有了什么战意。

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四世和众多贵族盼星盼月亮,也没有盼来欧洲联军的到来。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的贵族议会,也终于意识到了危机。

王国开始举国动员,第二批征兵三万名的议案顺利的一次通过,拨款也迅速的到位,贵族议会终于发挥出了历史上最高的效率。

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还征用了大批的青壮组建了五万余人的波兰志愿军,大都是由波兰的农奴组成,武器铠甲什么的统统没有,平时当作壮丁,打仗的时候只能做炮灰。

但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乌克兰正集结着十余万远东军西部战区的主力,三十余万蒙古预备役民兵和游牧支队的牧民骑兵。还有近两百多艘飞艇,数百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和千余挺搭枪卡,随时可以发动进攻。

西进战区的战争准备早已完成,南北两路各个参战部队都在整装待发,只等西部战区司令员宋涛的一声令下,无数铁骑就将横扫白俄罗斯和波兰。(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上帝与你们同在

自从奥斯曼帝国横扫东欧,匈牙利王国就分裂为三部分,分别被哈布斯堡王朝、奥斯曼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的附庸特兰西瓦尼亚公国控制。

如今匈牙利王国仅剩下斯洛伐克地区归属神圣罗马帝国管辖,面对东方的鞑靼人,匈牙利与波兰一样,也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景象。

好在有喀尔巴阡山属于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斐迪南三世派出重兵驻守在喀尔巴阡山脉的各个隘口,严防鞑靼人越过喀尔巴阡山脉。

斐迪南三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