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 (第2/4页)

我去领一领,不然这房间里阴冷得紧,只怕干坐着会感了风寒生病。”

燕京这边可比滁州府要冷多了。墨竹虽然在客栈暂时安顿的时候加了件夹衣,这会儿在房间里站久了,还是觉得那寒气一阵阵从脚底下冒上来,听到方未说发的有炭,急忙跟着过去领了回来。

府衙里按品级给几位官员发的有定量,要是畏寒烧完了,却是得自己出钱去外面买来了。墨竹使了一串儿钱让人把易长安的那份份额挑了回来,却也不过两大麻袋,估计要烧过一冬是有些悬。

方未忙前忙后地帮着取了炭盆子,又从自己的炭盆里撮了几块火炭过来当引子。墨竹急忙开了炭袋,从里面夹了几块炭出来。

没想到前面几块还是白炭,等他再往下夹的时候,里面却是好些柴炭,墨竹脸色变了变,故意“咦”了一声:“不是说是白炭吗?怎么我瞧着这是柴炭?”

柴炭燃烧起来烟气大,经常熏得人眼睛疼,而且价格也比白炭要便宜许多。

方未觑了一眼那炭袋,低低清了清嗓子:“别的几位大人的炭早就领了去,这个……可能是数量不够,库房那边另外凑了些……”

说到底,也不过是衙门里那些老官油子欺负易长安是才来的新人罢了。方未不好直说,易长安却是秒懂,摆手止了墨竹的话,轻轻叩着那沓案卷问方未:

“方书吏,本官有一事不明,正要请教方书吏。案卷里记载这夏氏是寿王的姬妾,按说该是宗人府接了这案子,怎么我刚才听宁大人说,这案子在大理寺那边?”

易长安初来乍到,在这衙门里两眼一抹黑的,要是自己跟这边处得好了,指不定以后还能落下不少好处呢?想到刚才那五两银子,方未立时热心解答起来:

“不瞒大人,这案子最初是我们府衙里接的。夏氏的爹娘在衙门前击鼓鸣冤,说是夏氏死得不明不白,要为她讨一个公道……”

夏氏是寿王府的姬妾,寿王的母妃正是一直得宠的淑妃娘娘,宁玉堂哪里敢去捋这个虎须?

只是当时太祖建朝时有严令,但凡有人在燕京府衙门前击鼓喊冤,府衙不得推却,必须初查后再上报;宁玉堂没奈何只能接了夏氏爹娘的状纸,不过转手却把这烫手的山芋交给了易长安的前任推官来办理。

面对得宠的寿王府,燕京府衙推官别说只是从五品了,就是正五品都不够看,所以易长安的前任炮灰了,宁玉堂却是借机脱了责,不仅稳住了乌纱帽,还把这事甩给了大理寺来审理。

从三品的大理寺卿比正四品的燕京府尹更为滑头,在皇上面前一边叫着难一边想另外拖人下水来分担这责任,燕皇大概是心里不快,或者是觉得陈岳不错,索性指了新任京畿锦衣卫千户的陈岳一起协同办案。

内廷还传出些话风来,说是皇上记着易长安在饷银失窃案中的表现,朱笔钦点,所以这才有了易长安直接跳了一级的升官一事,却是因为这个,又把燕京府衙给牵扯了进去。

都说“前生不善,今生知县;前生作恶,今生附廓;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在方未看来,这燕京府衙的推官,可着实不好当,谁知道什么时候又会被炮灰掉呢?

第209章 炭的风波

方未这边还说着情况,那边墨竹已经把炭盆子燃了起来,没想到烟气大也就算了,居然还弥漫出一股子刺鼻的味道。

墨竹一下子就黑了脸,这味道……分明是这些炭保管不善,沾了老鼠尿才会生出的——

易长安眉头微微皱了皱,抬抬下巴示意墨竹:“去把管这炭薪发放的人给我找来。”

她才第一天来就遇到这样的事,这关系着今后她在府衙里到底如何立足的事,如果那人是无意的,她顶多斥上两句也就算了,要是有意的……她可不是由得别人捏的软柿子!

墨竹急忙把炭盆子先移出了房间,转身去找了分管这炭薪发放的张吏目过来。

越是燕京这些地方,各处衙门里的人七弯八绕的关系越多。张吏目仗着自己有个亲戚在户部当侍郎才谋得了现在这个位置,对这里头的关系更是门清,看人一向是大小眼儿。

关系硬的,分得的东西就越好,背景单薄的,虽然不会是明目张胆地克扣,但是以次充好是绝对的。在府衙里被他暗中坑过的人也不少,顶多是背后咒他几句,还真没有敢直接把他找去的。

别人不清楚里面的内情,张吏目可是听他那侍郎亲戚暗中说过,这个易长安说是被皇上钦点了调来,实际是因为皇上担心京中官员会在夏氏案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