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 (第1/4页)

A粼谝桓龅胤健⒁桓銮�颍�俏颐蔷鸵�钙�娴拇砦螅�庋�拇砦蠡岣�颐谴�淳薮蟮奈:Α!�

“宋与西夏打了多年战争,他们无力东犯,我们也无法吃掉他们,双方僵持在那。北边的辽国一片混乱,对我已无威胁。但是在遥远的辽东地区,女真气势很盛,辽国亡于女真之手只在迟早之间,可以这么断言,五年之内辽国必亡。辽国一灭,我朝失去屏障,辽土又为女真所据,他们居高临下,将是我朝的心头大患。”

姚雄:“刘大人何以如此推断?”

刘通将辽国和女真情势详加剖析,众人犹如醍醐灌顶。细想之下,刘大人这几年对辽金形势的发展、对天下大势的预测,还真没有看走眼的,足见其分析之透彻、预事之准确。

刘通继续说道:“因此,我将来之劲敌,不在西夏,更不在辽,而在于女真。如果我们继续跟西夏交战,即使夺回了不小的地皮,战役上我们是胜利了,战略上却是失败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消耗了力量,贻误了与金争夺契丹的时机,造成了整个战略态势的被动局面。这对我们将来对付金兵,是极其不利的。”

延安府主簿卢稹问道:“我们与西夏作战,女真不也跟契丹作战吗,咱们消耗实力,女真就不会消耗实力吗?”

刘通:“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跟西夏的战争大大有别于契丹女真之间的战争:西夏自李乾顺亲政以来,整顿吏治,聚拢民心,发展生产,国势逐渐转强。我们跟西夏作战,西夏以举国之力与我拼争,其结果是两败俱伤。而辽金之战不同,辽国一盘散沙,辽皇延禧昏庸无能,人心背离,各地纷纷自立,既无心也无力对抗女真。女真兵势强盛,战术灵活,策略得当,既打又拉,完颜阿骨打有容人之量,投靠女真的辽人日渐增多。所以,女真越打越强,地盘越打越大。我们和女真之间,一消一涨,差距越拉越大,对我们来说,是坏事而绝不是好事。”

众人听到这里,对大局更加清晰。种师中问道:“我们当取何策较妥?”

刘通:“这就是我来陕北的初衷之一。我们的方针是:西和党项,北抚契丹,东拒女真。与夏议和,是为了发展我们自己,积攒实力。北抚契丹,是为了使辽人投向我们,如果不需战争手段就能取得利益,那是上上之策,一、我们不仅保留了实力,又增强了实力;二、女真所获利益不但减少,同时也间接削弱了他们的实力。东拒女真,是因为女真强悍,正处在上升期,他们不会愿意跟我们讲和,早晚成为大宋的死敌,今日做好筹谋,将来不致于手忙脚乱,可以从容应付。”

“北抚契丹,东拒女真,都以实力为基。整顿吏治,发展生产,是我们当前的要务。下一阶段,将要进行吏治的改良,同时加强对辽国的渗透。延州是北边要地,延州的兴旺,可以带动边陲的发展,加大对辽人的吸附力。辽人来我境内,不可歧视,更不能设置壁垒,使之裹足不前。跟女真争夺契丹,是我们的一大方略,大家要牢记心头。延州也是我朝北边重镇,整顿军伍,操练兵马,军事上只有加强而不会削弱。各位出任一方,都是朝廷倚仗的栋梁,莫要辜负陛下收复北方、光大我朝的美好愿望。”

众人闻之,胸中涌起无限豪情。

二四 新的征途

各项工作部署下去,关内外一片繁忙景象。在投资方面,除了官办实业,还鼓励民间兴办实业。在矿业冶金领域,因为不允许民间筹办,为此作出变通措施,尝试吸收民间资金入股,经营和管理由官府负责,股东派代表进行监督,个别地方也有参与经营的。

在其他行业,适宜种植之处,兴修水利工程;人口稠密之处,兴办学堂。在通都大邑之间,从城镇开始,修建和扩大交通干线。资金是有限的,一个地方确定一或二个重点项目,不搞面面俱到。

在建筑领域,需消耗不少的建材。刘通想起后世的二大物资,一是红砖,二是水泥。西北黄土资源丰富,煤炭开采不难,用煤炭烧制红砖,可以解决建筑材料的一大来源。砖窑的要求非常简单,一个四方的外墙,底下砌几个圆拱形的通风道,其上放置砖坯与媒饼,砖坯、媒饼竖着间隔放置。点燃媒饼,等煤炭全部烧过,出窑的就是红砖了。

由黄泥土制成砖坯,需引入水源,将黄泥浸湿,搅拌,待其稍微变硬后,放入框格中定型为砖块,约晾晒至九成干,即成砖坯。搅拌泥土,较花人力,但西北的畜力充足,使用牲畜踩踏,效果一样。

红砖迅速走向市场,砖块成本低廉,价格便宜,又很结实耐用,很受欢迎。有水源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