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 (第1/4页)

习泥烈:“刘大人不必顾虑,这些年我早将名利看得淡了。”

刘通:“是真名士自高洁,王爷闻弦歌而知雅意,令人钦佩。王爷是我们的嘉宾,随时可以来找我。回归大宋之后,王爷的爵位大概要调整一下,我向陛下保举王爷公爵之位,不知王爷意下如何?”

习泥烈:“刘大人尚且不到侯爵之位,却对我如此眷顾,多谢你了。”爵位的排序自上而下为:公侯伯子男,公爵之上才是王爵。

刘通:“西京能够安然回到中原,王爷和各位大人出力甚大,这是应得之功。”

原则方针确定之后,刘通先回大本营,留下邓肃等人商讨细节。三日后,双方履行交接仪式,宋军开进城里,辽军开出西京,西京道官员出城迎接宋军,西北制置使刘通接纳西京留守耶律习泥烈献上的表牒簿册和印信,西京正式回到中原王朝的辖下,西京之地重新纳入大宋的版图。

云州大同自后晋儿皇帝石敬塘于公元936年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以来,已经186年了,这是一段多么漫长而痛苦的历史时光。幽云之地一直是中原人民心中的痛,太祖太宗引以为恨,一代代宋人为之扼腕。如今云州回来了,公元1122年,大宋徽宗宣和四年三月二十九日,云州回来了,回到了久别的母亲的怀抱,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人们放起鞭炮,高歌以贺。

西北人民众志成城,豪杰志士肝胆相照,西北军顺天应人,因时而动,大宋儿郎在刘通的率领下,策略得当,英勇无畏,一路高歌挺进,终于收复云州。大同的收复,具有无与伦比的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七 朔州与云中

六万宋军同时攻城,声势浩大。城中八万辽军倚险而守,耶律阿疏亲自登城督战,鼓舞士气。攻城的宋军分出一部作掩护,以强弓硬弩射击城头的敌军,宋军箭弩经过改进,极为强劲,密集的箭矢向朔州城飞去,中箭者不知凡几。主攻的宋军架起云梯,蜂拥而上。辽军主将亲冒矢石,辽兵伤亡虽多,但在主将激励下,死伤一批又上来一批。辽兵居高临下,向下发射箭弩,抛掷石块,浇下热水滚油,给宋军造成的伤亡也是不小。

朔州城下喊杀震天,战斗呈胶着状态,邓肃见我军伤亡甚大,对刘通说道:“辽军勉力支撑,死战不退,是因主将耶律阿疏在场督战,若能将他赶下城去,辽兵必然沮丧。”

火器营统领凌振建议:“启用火器兵,将火器集中一处,专门对付耶律阿疏,他到哪,火器就跟到哪,不信他不走。”

刘通:“好,耶律阿疏就交给你了!往后对敌作战,火器专攻敌方要害和敌军主帅。”凌振领命而去。火器制作不易,价比黄金,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耶律阿疏身披铠甲,箭弩对他并无多少威胁,他在城墙上往来巡视,一无惧色。凌振带着二百个火器兵,携着火箭和掷弹筒,向耶律阿疏站立之处摸去。二百号人渐渐地向城墙靠近,辽人看见宋军手上拿着竹筒一样的黑管子,觉得有些奇怪,难道宋人疯了,要来跟我们对射热水?

火器兵在近城处停下,由八十名军士排成前后二排,每排四十人,每二人一个掷弹筒。一人执筒,一人放置弹药并点火。掷弹筒支在地上后,放入同一型号的弹药,调好发射角度,同时点火、发射,炮弹在城墙上炸开,声势惊人。三轮过后,炮弹落点更加准确。其余军士则是射出火箭,火箭与炸弹呼啸而去,接二连三往耶律阿疏那边招呼,辽军主帅的大旗烧个稀巴烂,耶律阿疏身上也被灼伤,又中了一些散弹,血流满面,兀自不肯离去。突如其来的火器一下把辽人打懵,部将冲上来将耶律阿疏救下城去。

宋军趁势喊道:“耶律阿疏死了!”数万人一齐大喊,气势宏大,宋军士气大振。辽人失去主将督战,又听宋军大呼小叫,心慌意乱。李逵插一把板斧在腰间,手提一把板斧猛冲,噌噌噌爬上云梯,看看将上城头,一个辽兵探出头来,对着李逵放箭,李逵大吼一声,一斧头飞过去,辽兵半块脑袋随着斧头飞上天空,脑浆血箭喷射而出,辽兵见状大骇,发声喊四散而走。

李逵登上城墙,一把掣出腰间的斧头,先劈翻几个辽兵,又捡起地上的另一把斧头,抡着斧头象风车一般旋转,专挑人多的地方滚将过去,中之者非死即伤。李逵对这路泼风斧法下过一番苦功,只见人随斧走,斧若旋风,黑旋风果然名不虚传。宋军见主将神勇,人人发狠,见人就砍,辽兵四散而逃。

辽军的缺口越来越大,宋军愈聚愈多,李逵二斧头劈开城门锁,打开城门,城外骑兵当先涌入。辽军退却,宋军势如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