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 (第1/4页)

张遇的水军东进拒敌之时,王渊的前锋已至镇江南面的新丰,晁盖以重兵袭之。王渊所部长途奔走,此时立足未稳,难抵虎狼之兵的冲击,受挫之后余部退往丹阳。王渊统兵六万赶到丹阳,一面往北进军,一面传赵构所命,令江宁、江阴二地的官军同时进发,合围真州、镇江。

秦军迅速撤回镇江,真州守军先行退往江都。张遇的水军和民船穿梭于江河两岸,接应镇江的人马北上江都。王渊之兵甫至,江宁、江阴的水军心神未定,小心翼翼而来,不敢轻舟直进。

晁盖请镇江名士持书拜访王渊,表示共抗鞑虏、修好停战之意。晁盖没有派出军中使者,是有考虑的。王渊此人较难琢磨,说不定一怒之下,就要杀人,中间人士较好转圜。既是当地人士,就算王渊再能,谅他也不敢擅杀地方名望。

百姓当然不愿看见二军交战,尤其不愿自家人先打起来。镇江名士从中斡旋,很希望双方能够达成和解,是以一心促和。

王渊来势甚猛,兵力占优,提出可以恭送西北军退回河北、山东,若还盘据江淮,那便兵戎相向。晁盖回复,王将军若能作得了主,保障粮道畅通,西北军自当退师。要是作不了主,又或者无法保障粮草周全,也没那么容易就走。

王渊奉康王旗号,自然作不了主。他曾建议赵构允许北军限购粮食,不必全面禁运,赵构不纳。许诺北方军从江南购粮,已经超出他的职权范围,当然不会有结果。晁盖又提议让出镇江三城,甚至让出高邮,退到宝应以北的设想,王渊仍然不许:镇江诸城,本是囊中之物,何须相让,吾早晚取之。

既如此,一战在所难免。晁盖一言复之:要战来战。

晁盖撤出镇江前,向民众广泛宣传为免内战,西北军主动让出真州、镇江,我们也寄望于江南的部队能够以抗金大业为重,体惜民力物力,刀口一致对外。秦军此举,一可争得民心,二为将来的反击取得政治优势。

秦军最后一批二千人于黄昏时节撤离镇江,乘坐水军舰船北上瓜州。探子回报:撤往江都的西北军将近二万,瓜州的人马不到三千。这个消息得到扬州方面的证实:进入江都的秦军前后四批,每批三千人,共计一万二千,江都原有守军五千,合计一万七千,因此,在瓜州与江都之间最多三千。

这是切断秦军尾巴的最佳时机,王渊速令兵船、民船渡军过江,即刻攻占瓜州,务必在瓜州和扬州之间截住秦军后队,就地歼灭。

王部先锋五千人猛攻瓜州古渡,秦军顽强抵抗,竞不能下。南军源源不断而来,后续援军已然过万。秦军消耗过半,遂放弃阵地,向东北面施桥方向撤退。王渊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将该部秦军消灭在运河以南、长江以北。

王部一万余人紧追不舍,先锋高万仞心中发狠,我就不信,咱一万人还拾掇不了你千把子人。他前时在新丰受辱,这回誓雪前耻。可是事情往往有例外。秦军原本边打边走,施桥一过,非但不走,反而停了下来。追兵大感疑惑,莫非敌人要投降,看来又不太象。怔忡未定,已闻二旁喊声大作,秦军伏兵杀了出来。高万仞猝不及防,抵挡一阵便感不支,掉头而跑,秦军趁势掩杀。刚才来时还好好的路,突然间冒出许多机关陷阱,此时已经入夜,高军也不再辨别道路,四处乱串。有人的地方不安全,没人的地方更危险,机灵一些的干脆不跑,乖乖伏地投降。

高万仞一脚高一脚低跑回瓜州,跟他一起回来的也就几个亲兵。王渊不怒反笑:“你夸下海口,不灭贼子不回来,想必贼子杀光了吧,嗯?”

高万仞:“小的无能,中了吴用的诡计。”

王渊:“也怪不得你,是我料敌不周。晁盖兵行险招,竟敢在一江二河的方寸之地设下重兵埋伏,不怕全军覆没,实在胆大妄为。晁盖、吴用敢出此谋,与赌徒何异。”换成是他自己,是断然不用的。

此番瞒天过海之计得售,既有狡诈之道,亦有侥幸之术。秦军放弃镇江之固、长江之堑,反在无依无靠的狭域绝境中背水一战,在王渊看来,胆子不可谓不大,侥幸之心不可谓不重。他哪知道晁、吴二位素来胆大包天,晁盖豪气干云,吴用机敏谨慎,正是利用南军来势凶猛,自倚精锐之隙,事先施放一系列烟幕弹麻痹敌军,使其确信秦军至少要在江都以北才会跟南军大战。

前后四批秦军进入江都,只不过是掩人耳目的伎俩,实则换汤不换药,事后想想,即便了然。扬州、镇江二地的探子均未看出破绽,这才显出秦军的诡变术的高明之处。再高明的化装,也瞒不过当地百姓,这就需要良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