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 (第1/4页)

琢磨。

人们奉行的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古老的信条,人家既不收钱,也不取物,咱总得有点表示吧。

刘通等人走了过去,问道:“老伯贵姓?”

那人正要回答,伍三更见是大帅,与军士行了一个军礼。那夫妇俩连忙行起大礼:“草民何昆拜见秦王、各位大人。”

刘通:“快起来说话。”公孙胜吩咐伍三更去取些粮食回赠何昆。给何昆钱帛,想必他是不会收的。何昆请大伙进了屋。屋子不大,家居简易,窗户暂以旧布蒙上,堪堪能避风寒。何妻去弄茶水,一个少女在内室掀起门帘偷瞧,被何妻骂说没点正经。何女嘻的一声,缩了回去。

何昆说道:“小女疏于管教,不识规矩,见了生人就好奇,让各位大人见笑了。”

刘通:“小孩家天真烂漫,合乎自然之道。中原的规矩太多了,少一些才好呵。何先生在做什么营生?”何昆心想,刘大人果然象传闻一般怪异。

何昆:“年轻时教蒙童认字,后来跟人家开布坊,这些年兵荒马乱,也做不了什么生意。”

刘通:“现在的粮米布帛,行情怎样?”

何昆:“居高不下,却有价无市。到处都在打仗,仅有的粮帛都先拿到军营了,市面上很是奇缺。殷实之家早被金军赶去辽东,如今渐渐地回来,那也买不了多少,贫弱人家更买不起。”

刘通:“官府正在购运粮草,发展民生,调整物价,需把这个难关渡过去。”民间无粮,战争就无法继续。唯有物资丰富了,才能支持战争。

何昆:“王爷领仁义之师,拯万民于危难,纵尧舜之世,不过如此。小的有一事疑惑,斗胆向王爷请教?”

刘通:“请讲。”

何昆:“王爷洞悉民意,官兵体恤民情,军中却不准军士通婚,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一者阻隔军民之交,二者有违人伦之道,大人可否将这条解禁?”

刘通:“这个可以考虑。”

何昆:“王爷若能去了这条,可谓功德无量。不瞒各位大人,小女过了这个新年已然十七,前日伍都头来帮草民修缮房屋,小女属意于他,伍都头也中意,却是不敢成亲,都头说军规不许。”

刘通:“伍都头几岁?”

何昆:“二十有一。”

刘通:“是个结婚的大好年龄。我回去跟大伙商良一下,这几日就能回复。”

何昆:“愿闻佳音。”

刘通:“亲事若是成了,可要恭喜何先生呀。”

何昆:“还请各位大人玉成此事。”刘通与安尧臣等人大笑而去。

出了门,刘通问道:“阿胜,你想不想找个媳妇呀?”

公孙胜:“我从前师出道家,一个人过惯了,没想找媳妇。”

刘通:“年岁大了,怎么办?”

公孙胜:“现在陪着师父,我不会孤单寂寞的,再老一些,可以招几个徒弟,将所学传给后人,老了也不怕。”

刘通等人回到军营,商讨重建事宜,讨论废止军士通婚的禁令。天下归一是奋斗目标,而现阶段休养生息则是既定之策。禁止军士通婚则为众人所否定,理由是:军中已有不少将士是婚后从军的,已婚者既可入伍,禁止未婚者结婚,于情于理都不合。多少年轻战士因为参军打仗,延误了婚期,若等战争结束,还不知什么时候。

讨论的结果,取消军士结婚的禁条,军人十九岁以上可以结婚,但女方年龄不可低于十六。古人寿命较短,婚龄肯定要提前几岁,这也是时世使然。禁令一除,军营将士齐声欢呼。古人不孝有三,以无后为大,反响之烈,可以想见。致于丧偶的女子,要再婚的,在这个时代不是很容易,欲以律法保障,也还行不通。可倡导之,而不可硬性规定,凡事都有个过程。

【据传,史上李清照在赵明诚过世后,曾再嫁,但也有人持异议。以李清照的境遇和个性,再婚存在可能。】

八 重组

刘通等人离开十里铺,无默先生请了当地的向导,带着众人抄小路绕道代州,从代州南面的七里铺进入官道。甫上官道,就见南边一队骑兵疾驰而来。大伙全神戒备,若是形势不对,立马折返小路。那队人马愈来愈近,遥见一面将旗迎风飘扬,旗上的绣字隐约可见,似乎是个康字。李逵大喊:“哈哈,铁包子。”说着冲了过去。

康包与李逵一同飞奔而至,康包行过军礼,说道:“真是急坏了铁包,还好,平安无事,嘿嘿。”

公孙胜:“元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