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部分 (第1/4页)

但这不舒服又被理智压制着,也能理解,毕竟花颜待云迟除了早先一门心思千方百计要悔婚外,自从答应嫁给他后,便对他真是千好万好,为他做的那些事儿,无论是西南境地,还是如今北地,他也知晓几分。

云意等了好一会儿,都不见皇帝开口说话,他抬起头,看了皇帝一眼,试探地喊,“皇上?”

皇帝打住翻滚的想法,吐了一口浊气,问,“他是什么时候离开京城的?”

云意垂手回答,“殿下是昨夜子时。”

皇帝想着昨夜子时就走了,就算他有心想追回,也追不回来。他脸色难看地说,“即便他突然病重作为幌子,但不露面,藏在东宫,有朕帮着隐瞒,也掩饰不了几日。过几日,朝臣们就会觉得不对劲。”

云意点头。

皇帝镇定下来,对他道,“不过幸好这些年他在朝中立了威严,几日后,若有人想要轻举妄动,也得掂量掂量。”话落,他长叹一口气,“罢了,暂且先这样吧。你就依照他所言,跟在朕身边吧。”

云意颔首,“是。”

皇帝虽有暗卫,但是此时也不敢大意,云迟不在京城,他的安危尤其重要,只能听从了云迟的安排。

皇帝在内室中待了许久不出来,侯在外面的人也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状况,听不到里面的动静,都暗暗地猜测着。

不过这时谁也想不到云迟已不在东宫,更不在内室,更想不到云迟有这一手安排,皇帝在内室中对着的根本不是云迟,而是他的一封留书。但这事儿只有东宫的人和皇帝知道,王公公都被拦在了外面。

皇帝又询问了云意一番太子都带了何人,听闻他将东宫暗卫带走了大半,放了一半的心。他也没急着出去,而是坐在云迟的内室想着到底是什么人藏的这么深,要危害南楚的江山社稷,为何一直以来就没察觉呢?

他在内室中坐了许久,眼见一个多时辰了,他才看了一眼更漏,站起身,出了内室。

当然,他的脸色比来时还不好,一时半会儿也缓和不过来。

王公公见皇上出来了,连忙上前,最后察言观色的他试探地问,“皇上?殿下他……”

皇帝看了他一眼,面色显而易见的苍老疲惫,又看向外面来探望的朝中重臣们,一个个都忧急如焚,看起来十分担心太子,看着都忠心耿耿的模样,他心中更添郁气,沉声说,“太子连日来劳累,染了风寒早先没当大事儿,如今操劳成疾,病倒了。”话落,他向外走去,同时摆手,“众位爱卿都散了吧,让他好好休养。从明日起,朕理政。”

第十二章 (二更)

听闻太子殿下得了病,朝中重臣们都来了东宫,聚在外面,济济一堂。

皇帝说完一席话,吩咐人起驾回宫。

众人见不着太子,但看皇帝的神色,想着太子殿下想必真是不大好,东宫的人脸上都带着肃穆凝重的神色,小忠子眼圈红红的,像是哭过。

众人心思各异地想着太子殿下从小身体就十分硬朗,因习武原因,更鲜少会生病。如今看东宫人和皇上的容色,想必这病真的很重。

不过众人都没看到那两名昨夜被东宫的人请来的太医,想必在内室里面为太子殿下诊治。都不由得齐齐地想着,太子殿下到底生了什么病,将两名太医留了一夜?

皇上只说染了风寒,恐怕没这么轻易,若是小小风寒,不至于让皇上这般脸色沉重。

一时间,众人纷纷猜着。

皇帝回到皇宫,太后也得到了消息,正要出宫,见皇帝回来了,连忙对他询问。

皇帝看着太后,斟酌了一番,对她道,“母后,去朕的内殿叙话吧。”

太后见皇帝脸色十分苍白难看,这种神色,十分少见,她点点头,跟着皇帝去了帝正殿。

进了内殿,皇帝将所有人都挥退,对太后说,“母后,都怪朕无能,累了太子。”

太后一听这话直觉不妙,立即问,“出了什么事儿?你快告诉哀家。”

皇帝叹了口气,“自从西南大乱,他奔赴西南,回来后又一直没歇着,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住。俗话说病来如山倒,尤其是对常年不生病的人,正是这个理,突然发作起来,自然来势汹汹。”

太后立即问,“怎么个来势汹汹法?”

皇帝难受地说,“昨夜忽然晕倒,昏迷不醒,两位太医施救,今晨才醒来。”

太后面色大变,腾地站了起来,“这……怎么会这样?”

皇帝本也想瞒着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